《住房租赁条例》政策解读 政策背景与核心目标 - 国务院公布《住房租赁条例》将于2025年9月15日实施,共7章50条,涵盖租赁活动规范、企业行为监管、责任追究等全流程管理[1][2] - 核心目标为建立租购并举住房制度,解决当前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租赁权益保障不足(个人房东占比超90%)、机构化率低、中介行为不规范、监管体系待完善[4] - 政策定位为行业首部行政法规,标志着住房租赁市场进入法治化新阶段,将推动行业从C2C为主向机构化、专业化转型[3][6] 租赁行为规范要点 - 住房标准:明确禁止厨房/阳台等非居住空间单独出租,要求单间租住人数和人均面积符合市级标准[5] - 合同管理:强制实名签约+房产部门备案,押金条款需明确返还条件,禁止房东无理由扣减押金[5] - 权益保障:规定解约需留合理腾退期,严禁暴力驱赶租客,首次从行政法规层面确立承租人保护机制[5][7] 住房租赁企业监管 - 准入门槛:要求企业具备与规模匹配的资金/人员/管理能力,需向房产部门报送开业信息和经营数据[8] - 经营规范:房源信息真实性纳入监管,强制建立租赁档案和资金监管账户,禁止非法处理租客个人信息[8] - 覆盖范围:自然人转租业务若达一定规模(具体标准待定)将按企业标准监管[8] - 行业现状:TOP30企业累计开业135.9万间,机构化率仍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水平[9] 经纪机构管理 - 双重备案:机构需备案从业人员名单,房源发布前需核验房东身份及产权信息[10] - 服务透明:要求编制住房状况说明书,收费项目明码标价,适用与企业相同的信息披露标准[10] 市场监督机制 - 动态监测:市级以上政府需建立租金监测机制并定期公布数据,住建部将推出标准化合同文本[12][13] - 技术赋能:通过租赁管理服务平台实现跨部门数据共享,支持行业组织加强自律管理[13] - 处罚措施:对违法行为设置罚款/停业整顿/吊销资质等分级处罚,构成犯罪将追刑责[13] 行业影响展望 - 短期将提升合规成本,中长期利好头部机构:政策推动下机构房源占比有望从当前不足10%显著提升[9] - 数据基建价值凸显:合同备案制度+租金监测机制将形成行业数据库,为后续REITs等金融创新奠定基础[7][13] - 配套政策可期:预计后续将在财政补贴(如非居改租)、公积金支付租金、人才公寓等方面出台细化支持[9]
重磅政策发布!9月15日起施行,事关租房!来看最新解读
券商中国·2025-07-21 2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