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趋势 - 企业管理正从"如何驱动团队"转向"如何激活个体",强调理解员工独特内在驱动力[2] - 78%员工清楚自身追求,但仅33%认为公司真正理解他们,存在显著认知差距[2] - 超个性化管理成为新方向,强生、联合利华等企业已开始实践AI+行为数据的精准需求匹配[2][14][19] 员工驱动力本质 - 驱动力定义为人们行动背后的多元原因,包含有意识/无意识、理性/感性、内在/外在等维度[5] - 67%管理者认为需基于技能、动机等个体因素定制工作设计,但实施存在困难[11] - 员工驱动力呈现动态变化特征,过去三年中多数人的核心驱动因素已发生改变[8] 数据驱动实践 - 强生通过AI整合员工数据(技能、兴趣、驱动力),建立全面人才决策模型[15][16] - 仅13%员工公开承认"有形奖励"是核心动力,但实际行为显示金钱仍是关键日常激励因素[16] - 技术驱动模式可分析行为情感数据,如瑞士空港通过智能平台实现沟通内容与频率的精准定制[21][22] 超个性化实施模式 - 管理者驱动模式:联合利华推行"未来适应计划",92%参与者表示被充分激励(未参与者仅33%)[19] - 模块化模式:允许员工自选薪酬组合(现金/股票期权),或通过内部平台匹配模块化任务[20] - 技术驱动模式需平衡隐私顾虑,模块化模式虽公平但个性化程度有限[20][23] 效能提升路径 - 企业需从个体单位出发,避免代际/岗位等粗放分类导致的驱动力误判[11] - 激活员工潜力的"最后一公里"在于将消费者行为分析逻辑迁移至员工管理[3][4] - 无需大规模投入,管理者可通过调整反馈机制和发展计划实现初步个性化[24]
仅33%员工觉得公司懂自己?试试“超个性化管理” | 首席人才官
红杉汇·2025-07-21 1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