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和聚投资安永平:聚焦产业链,深挖成长股 | 打卡100家小而美私募
私募排排网·2025-07-22 19:43

行业概况 - 截至2025年6月底,管理规模在0-20亿区间的私募管理人有7000余家,占比超85%,是私募行业数量庞大的中坚力量 [2] 公司概况 - 北京和聚投资成立于2009年,专注于中国证券市场的研究和投资,将顺势而为和逆向投资融入到中国资本市场的投资过程,形成了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主动管理、稳中求进的投资风格 [5] - 自成立以来未发生违规风险事件,将风险控制内嵌于基金管理前、中、后的各个环节 [5] - 曾13次荣获私募金牛奖,2015年独获国际权威晨星奖,累计70余项大奖,几乎囊括业内所有中长期重量级奖项 [5] 发展历程 - 2009年公司成立,第一支产品成立运作 [6] - 2010年首获私募金牛奖 [6] - 2015年斩获独家晨星中国对冲基金奖,第一只(母子型)平台契约型基金成立 [6] - 2019年10年间实现私募基金业荣誉大满贯 [6] - 2023年公司初步完成平台化转型 [6] - 2024年持续引入新生代基金经理 [6] 核心团队 - 核心成员来自中信证券、申万宏源、方正证券等头部券商,曾担任行业首席分析师,平均近20年行业研究经验 [7] - 与外部多家私募建立同盟、与知名券商首席以及产业内资深人士保持紧密合作,形成多元化的视角、深入的产业洞察 [7] - 团队坚持投研一体化管理,基金经理集研究和投资于一身 [7] - 产品管理采用研究共享+投资经理负责制,同时要求大比例跟投所管理的基金产品 [7] 核心成员 - 于军:经济学博士,25年证券从业经验,曾任中信证券首席交通运输分析师、首席策略师,中信证券研究部执行总经理 [9][10] - 安永平:13年卖方+买方研究经验,经历三轮科技行情,核心能力圈为建立"产业链情报网",通过行业协会、专家网络、供应链数据交叉验证,比上市公司更早预判产业拐点 [11] - 范晓辉: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硕士,13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于海通证券、安信证券、方正证券分析师,2020-2024年任职南方基金权益投资研究副总裁 [12] - 田加强:18年证券行业从业经验,曾任职于香港交银国际研究部、东方证券研究部,具备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研究资源,擅长前瞻性布局,敏锐把握市场趋势热点 [13] 投资理念与策略 - 致力于寻找企业成长驱动的投资机会,始终相信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决定其股价的长期趋势 [13] - 通过深度的研究、知识的分享和资源的集中,主动寻找价值被低估的投资机会 [13] - 产业链研究:基于产业链的前瞻性判断和实时跟踪,而非单纯依赖上市公司信息,通过产业链研究,提前布局受益公司 [16] - 成长股投资为核心:笃定成长股投资,中国无论在高速增长还是中速增长阶段,都存在大量的成长机会 [16] - 重视风险控制:成长股波动较大,通过灵活仓位管理、止盈止损机制等方式,保护投资组合的合理性 [16] 投研体系 - 公司已完成多基金经理模式的平台化转型,通过"和而不同,聚能行远"的理念,每个基金经理在其专长领域内独立决策,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和协作实现高效投决体系 [26] - 投研一体化:坚持投研一体化管理,基金经理集研究和投资于一身 [26] - 策略与选股合力:形成策略+选股投决体系,基于产业研究结合二级市场的趋势形成投资策略 [26] - 内外互补的投研同盟:与外部多家私募建立同盟、与知名券商首席以及产业内资深人士保持紧密合作,搭建内外互补的研究生态圈 [26] 下半年展望 - 若出现指数性行情,仍聚焦成长股,对成长股投入更多精力 [29] - 继续以"全球配置"、"聚焦AI"、"对冲策略"、"绝对收益"作为产品下半年投资的关键词 [29] - 在国内紧扣科技+制造的优势与宏观政策弹性,把握beta行业趋势 [29] - 对美股进一步聚焦AI算力基建与技术迭代,以个股的alpha机会为主 [29] - 政策层面:已出现政策向上变化的端倪,如反内卷、城市更新等,若利好政策落地,可能改变A股基本面预期,带来重大机会 [31] - 流动性层面:美联储自2024年9月首次降息,2025年预计7-9月会再次降息,全年可能降息两次 [31] - 特朗普上台后美元下行,资金会从美国向新兴市场流动,中国在AI、机器人、创新药等领域的优势,使资金回流新兴市场时,港股大概率会成为主要承载体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