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罢免事件分析 事件背景 - 7月26日将举行台湾大罢免投票,共有24名蓝营"立委"被列入罢免名单,罢免成立的条件包括同意票数多于不同意票数且超过选区投票人数的25% [2] - 蓝绿两大阵营在投票前夕展开激烈竞争,各自动员支持力量 [3] 蓝营策略 - 采用"空战"与"陆战"双线作战模式 - "空战"由不分区"立委"和国民党中央主导,重点攻击民进党在台南地区的救灾不力问题,并通过网络、电视广告呼吁支持者投票反对罢免 [4] - "陆战"由面临罢免的蓝营"立委"在各自选区展开,徐巧芯、王鸿薇、叶元之等关键人物进行高强度扫街拜票,并获得台北市长蒋万安、台湾"立法院院长"韩国瑜等高层助阵 [4] - 蓝营媒体在支持被罢免"立委"的同时,也关注美国关税战对台湾经济的潜在威胁 [7] 绿营策略 - 初期由侧翼团体以公民罢免名义发起,民进党在幕后支持,后期民进党与第二军团会师,在全台范围内进行扫街、站街、聚会等拉票活动 [5] - 绿营媒体《自由时报》连续三天发表社论为大罢免造势,标题包括"厘清对大罢免的三大误解"、"力抗外敌,罢除内贼"、"珍惜同样的神圣一票" [6] 经济背景与蓝营警告 - 蓝营媒体《中国时报》关注美国《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对台湾经济的威胁,该条款允许美国总统基于"国家安全"对进口产品加征关税,可能波及台湾半导体产业 [8] - 社论警告称,美国若对台湾半导体产品加征高关税,可能导致产业链外移,扼杀台湾经济命脉 [8] - 评论指出,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言论暗示台湾高科技产品可能被纳入"国安敏感"名单,面临无预警课税风险 [8] 当前局势 - 民进党当局当前聚焦于罢免蓝营"立委",暂时无暇回应蓝营关于经济危机的警告 [9] - 事件结果尚待观察,蓝绿阵营的动员与策略将直接影响罢免投票结果 [10]
大罢免周六投票,台湾蓝、绿均吹响冲锋号
经济观察报·2025-07-23 18: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