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利策略本质 - 红利基金本质是权益资产而非固收产品,底层持仓为股票,股价会随市场波动[3][5] - 2018年熊市期间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回撤达-16%,虽优于沪深300的-28%,但仍证明短期持有并非稳赚不赔[8] - 核心价值在于双重收益来源(股息收入+资本增值)的长期韧性,而非规避波动[11] 历史表现数据 - 2013-2025年数据显示,中证红利低波全收益指数年化收益率14.1%,跑赢万得全A指数7.6%的年化收益[12] - 在万得全A下跌年份中,红利低波指数100%实现抗跌或逆势上涨(如2022年超额收益22.1%)[13] - 长期跑赢全A指数的年份占比达77%,夏普比率0.68显著高于全A的0.36[12][13] 分红机制解析 - 分红除权短期看是零和游戏,但长期具备三重价值:企业实力背书/复利效应/市场价值重估[18][20][22] - 红利低波指数自2005年基日以来,全收益指数累计涨幅2335.4%显著高于价格指数的1075.8%,分红再投资贡献超50%收益[22] - A股存在分红填权效应,工商银行历史填权平均耗时55天,红利低波指数近年填权时间多在1-3个月[26] 指数分类特征 - 传统红利策略(如中证红利)聚焦高股息,行业集中于银行/煤炭/交运等成熟领域[34] - 增强型策略如红利低波(年化18.4%)、红利质量(21.3%)通过叠加因子提升收益,但波动和股息率略有牺牲[36] - 港股红利策略(如港股通央企红利)近三年年化19.9%但波动更大,需考虑汇率和20%红利税影响[36] 动态机制设计 - 红利指数通过年度成分调整维持股息率,红利低波指数长期股息率稳定在4%-6%区间[40][41] - 股价与股息存在动态平衡:分红增长推高股价→股息率下降→资金轮动→股价回调使股息率重新具备吸引力[42] - 自由现金流、红利质量等指数提供银行板块零暴露的替代选择[36]
聊聊几个投资红利基金的必要认知
天天基金网·2025-07-23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