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江师范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2025-07-24 07:49

水杨酸生物合成研究突破 核心观点 - 三项独立研究同时解析了植物中水杨酸(SA)的PAL生物合成途径,填补了该领域长期空白 [18] - 发现PAL途径在大多数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为作物抗病育种提供新靶点 [8][13][16] - 激活PAL途径可显著提升植物水杨酸水平及免疫能力 [9] 浙江师范大学张可伟团队研究 - 完整解析水稻从苯甲酰辅酶A到水杨酸的PAL途径四步反应链:OSD1催化肉桂酸→肉桂酰辅酶A→OSD2生成苯甲酸苄酯→OSD3羟基化为水杨酸苄酯→OSD4水解为水杨酸 [4][5][6] - 证实该途径在裸子植物分化前已形成,并在种子植物中广泛保留 [8] 四川大学张跃林团队研究 - 揭示PAL途径三步反应模块(BEBT-BBH-BSE),证明其在种子植物中的保守性 [12][13] - 为粮食作物抗病机制差异提供分子基础 [13] 浙江大学潘荣辉/范鹏祥团队研究 - 发现水稻中苯甲酰辅酶A→水杨酸的酯化-羟化-水解三步酶联反应 [15][16] - 验证该模块在农作物中的广泛保守性 [16] 行业意义 - 三项研究共同破解植物关键防御激素合成机制,为精准调控作物免疫提供新方向 [18] - 水杨酸合成途径的明确将推动抗病作物品种培育技术发展 [10][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