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京东、美团、阿里持续加码,互联网公司卷入人形与具身智能投资乱战,打法略有不同
机器人大讲堂·2025-07-24 17:58

核心观点 - 京东、美团、阿里三大科技巨头正从外卖战场转向人形机器人与具身智能领域的竞争,通过投资、技术布局和生态构建争夺未来生产力主导权 [1] - 2025年仅半年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开融资突破40起,单笔最高吸金近10亿,资本密集涌入 [1] - 三家公司战略差异显著:京东采用"投资+生态+场景"多线出击,美团以"早布局+重金+场景刚需"先发制人,阿里依托"技术底座+大模型"稳步推进 [1] - 行业已进入百亿级资本混战阶段,商业化落地能力将成为竞争分水岭 [22] 京东战略布局 - 投资动作:2025年完成8笔机器人领域投资,7月21日单日领投千寻智能(近6亿Pre-A+轮)、众擎机器人(近10亿A1轮)、逐际动力三家顶尖企业 [3][4] - 技术生态:3月成立具身智能专项部门,推出JoyInside平台整合大模型能力,已覆盖十余家头部机器人品牌包括众擎PM01、鲸鱼机器人等 [4][5][6] - 场景优势:618期间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暴增17倍,依托物流和服务场景积累大量应用Know-How [8] - 核心能力:具备AI算法、感知交互技术积累,家庭场景数据洞察深度,家电家居业务渠道协同三大差异化优势 [9] 美团战略布局 - 投资规模:2021年至今累计投入超十亿,2025年领投自变量机器人(数亿A轮)、它石智航(1.22亿美元天使+轮)、星海图(超1亿美元A4+A5轮) [10][11] - 战略逻辑:本地生活业务(配送/餐饮/酒店)对自动化有刚性需求,创始人王兴将科技列为三大新方向之一,定位"中国具身智能第一投资人" [13][15] - 技术补强:2022年成立深圳美团机器人研究院,但缺乏自研大模型产品,目前依赖外部投资弥补AI技术短板 [15] 阿里战略布局 - 技术底座:通义千问Qwen2.5-Omni多模态模型开源赋能行业,具备千卡/万卡算力集群经验,数据处理效率提升10倍(2-3小时完成原需2-3天工作) [18][19][20] - 投资路径:2024年投资星动纪元(近3亿Pre-A轮)、逐际动力(A轮),蚂蚁集团成立灵波科技子公司,前达摩院团队创建有鹿机器人并发布LPLM-10B模型 [16] - 基础设施:无影专业工作站提供云端开发环境,智能辅助驾驶领域的技术迁移能力显著 [19][20] 行业竞争格局 - 市场潜力:人形机器人商业化突破后将重塑配送、服务、家庭等场景规则,形成万亿级市场空间 [22] - 参与者:除三巨头外,腾讯、百度、小米、字节跳动等均积极布局,形成全行业技术军备竞赛 [22] - 决胜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爆款应用打造、完整生态构建将成为制胜要素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