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年内涨幅接近28%,在全球主要市场中涨幅居前 [1] - 恒生科技指数、恒生中国企业指数年内涨幅分别为28.53%、26.99% [11] - 医疗保健、金融、通信服务三大行业涨幅居前,分别为62.10%、51.28%、48.01% [11] - 信息技术行业上涨42.55%,能源行业涨幅32.28%,工业、可选消费、材料等多个行业涨幅超20% [11] - 中国生物制药、周大福、中国宏桥等个股年内涨幅超100%,翰森制药、快速-W、石药集团等上涨超80% [13] 资金流向 - 南向资金年内净流入港股市场达7998.45亿港元,接近2024年全年8078.69亿港元的净买入额 [6] - 南向资金成交占比达35%,个人投资者(ETF)和交易型资金贡献大量超额增量 [8] - 上半年外资净增持境内股票和基金101亿美元,扭转过去两年净减持态势,五六月份净增持规模增至188亿美元 [3] - 韩国投资者年内对A股和港股的累计交易额超54亿美元,中国市场成为其第二大海外投资目的地 [3] 外资回流逻辑 - 中国经济保持稳健复苏态势,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3] - 美国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及债务负担加重,促使全球投资者将资金从美元和美债转移至亚洲市场 [3] - 人民币资产受益于全球货币体系加速碎片化、多元化,港股作为离岸人民币资产直接受益 [4] - 美股估值高企、不确定性增加,资金开始流向亚洲市场,中国资产因低估值和经济面企稳重新受关注 [4] 南向资金驱动因素 - 港股估值较低,相比A股具有明显估值折价优势,恒生指数滚动市盈率为11.37倍 [9] - 港股存在独特投资标的,如大型科技股、高息股、新消费标的等 [9] - 科技突破(如DeepSeek)提振中国科技股及整体资产价值重估热情,阿里等AI标的入选港股通提供投资机会 [9] - 中国内地利率持续走低,机构资金寻求高息优质港股资产 [9] 后市展望 - 南向资金、外资和港股公司回购或为市场提供3000亿港元左右增量资金 [9] - 港股估值仍有提升空间,低PB和低PE公司具备成长性想像空间,高股息资产吸引力强 [13] - 资金流入、政策支持及赚钱效应将推动市场震荡上行,企业利润率见底后有望修复盈利 [13] - 下半年潜在机会包括互联网及泛消费、科技自主及先进制造业、粮食及能源安全等领域 [14]
“赚钱效应”持续!港股,两大资金共振→
证券时报·2025-07-24 2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