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稳定币的低成本融资模式可为低利润率企业(如零售巨头)创造新的利润支柱,通过沉淀资金赚取国债利息(4%),甚至可能超过主业利润 [5][8][18] - 零售企业因交易规模大、资金沉淀能力强(参考星巴克预充值占比5%),是稳定币发行的天然优势方,沃尔玛潜在年利息收入可达20亿美元 [23][24][26] - 稳定币商业模式风险显著低于传统企业金融业务(如GE),因其无需支付利息且赎回受限,资金可全部配置无风险国债 [34][35][37] 商业模式分析 稳定币基础模型 - 当前美元稳定币利润率锚定4%的美国国债利率,发行方将用户资金购买国债获取无风险收益 [5][10][11] - 典型稳定币发行商(如Circle、Tether)每发行1亿美元稳定币可产生约400万美元年收入 [11] - 该模式对低利润率企业(净利率<4%)更具吸引力:沃尔玛2.39%、京东3.6%、美团外卖4%、亚马逊零售5% [7][14][17] 零售企业适配性 - 零售巨头年交易额庞大(沃尔玛7000亿美元GMV),若能沉淀5%资金(类比星巴克),可发行400亿美元稳定币 [23][24] - 低频高单价消费特性(vs咖啡)更利于资金沉淀,通过促销手段可进一步扩大余额规模 [26] - 替代卡组织支付手续费(VISA/万事达)可产生额外成本节约,应付账款环节应用还能延长利息收益周期 [26][27] 财务潜力测算 - 沃尔玛若实现500亿美元稳定币发行规模,年利息收入将达20亿美元(占当前150亿总利润13%) [26] - 京东等企业可通过稳定币业务改善盈利结构,参考理想汽车理财收益占比85%的案例 [18] - 极端情况下,稳定币收入可能超过主业,推动商业模式向"交易不赚钱+金融赚钱"转型(类似Costco会员模式) [29] 风险控制优势 - 相比GE等传统企业金融业务(依赖高成本发债),稳定币融资成本趋近于零且可收取赎回手续费 [35] - 赎回限制条款(如Tether的KYC要求)和国债配置使流动性风险远低于信贷类金融业务 [35][37] - 1800亿美元行业国债持仓显示稳定币与主权信用绑定,抗周期波动能力显著 [37] 实施挑战 - 用户接受度存疑:需证明稳定币优于传统预充值卡,目前尚无大规模消费场景验证 [39] - 监管政策不确定性可能限制应用场景,跨境贸易或成为初期突破口 [39] - 利率波动影响盈利稳定性,若美联储降息将直接压缩利润空间 [13]
稳定币,拯救低利润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