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浙江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2025-07-25 06:29

水杨酸生物合成研究突破 - 浙江大学团队揭示水稻中水杨酸合成的PAL途径,鉴定出BEBT-BBH-BSE三步酶联反应模块,将苯甲酰辅酶A转化为水杨酸 [2][6] - 该模块在多种植物中具有进化保守性,填补了植物防御激素生物合成领域的知识空白 [8] - 四川大学团队同期发现PAL途径在种子植物中高度保守,为抗病作物育种提供分子基础 [9] - 浙江师范大学团队完整解析水稻PAL途径,证实其在大多数种子植物中的保守性 [10] 水杨酸的生物学意义 - 水杨酸作为植物激素已有4000多年应用历史,阿司匹林是其最著名的衍生物 [2] - 在植物免疫防御中发挥核心作用,协调病原体抵抗反应 [5] - 此前仅ICS途径被明确,PAL途径长期未完全解析 [6][13] - 三项研究共同破解了水杨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未解之谜 [14] 研究团队与发表信息 - 浙江大学潘荣辉、范鹏祥团队成果发表于Nature,共同第一作者为王玉康、宋书言、张文轩 [2][6] - 四川大学张跃林团队研究由刘亚楠、徐璐作为共同第一作者 [9] - 浙江师范大学张可伟团队与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合作完成 [10] - 三项研究均于2025年7月23日同期发表在Nature期刊 [9][1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