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2025首届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国际峰会暨展览会议程重磅公布,定档11月8日广州举办!
起点锂电·2025-07-26 14:29

硫化物全固态电池技术发展现状 - 能量密度快速提升:硫化物全固态电池能量密度预计从2025年的350Wh/kg提升至2030年的500Wh/kg,年均复合增长率达7.4% [2] - 商业化节奏加速:关键节点2026年实现规模化生产(原计划2027年),电解质电导率>10 mS/cm、界面稳定性提升 [2] - 中日技术路线趋同:中国2024年专利申请量达日本三倍,但日本基础专利仍占全球40% [2] - 政策驱动明确:国内设定2027年装车节点,企业进度普遍提前半年(如60Ah电芯2025年下线) [2] 技术商业化突破的核心价值 - 供应链安全重构:硫化锂本土化生产可降低对日韩原材料依赖,推动电解质成本向100美元/kg目标迈进 [3] - 终端应用场景拓展:高安全性适用于航空、军工领域,400Wh/kg高能量密度版本(预计2028年)解决电动汽车续航焦虑 [3] - 生产工艺革新:干法电极工艺与硫化物电解质膜集成可降低30%以上制造成本 [3] 政策支持与市场需求 - 国家战略层面: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5)》支持固态电池研发,科技部"十四五"专项投入超20亿元 [4] - 产业链协同需求:宁德时代千人研发团队与中试平台建设反映头部企业布局决心 [5] - 市场窗口期预测:2030年全球市场规模达20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超45% [5] 核心技术研发进展 - 高离子电导率突破:硫化物电解质室温离子电导率达10⁻² S/cm,通过掺杂稀土元素可提升至5×10⁻² S/cm [6] - 空气稳定性改性:表面包覆技术将硫化物电解质在30℃/60%RH环境下的稳定性从<1小时提升至>72小时 [6] - 低成本合成工艺:机械化学法制备Li₆PS₅Cl的能耗降低60%,材料成本较2023年下降40% [6] 界面稳定性与规模化制造 - 正极界面钝化技术:原子层沉积构建Li₃PO₄缓冲层使界面阻抗从>1000Ω·cm²降至50Ω·cm² [7] - 干法电极工艺突破:硫化物全固态电池干法成膜技术使能量密度提升至400Wh/kg [7] - 全电池封装方案:多层Al/PET复合膜封装使10Ah级软包电池通过200℃热箱测试 [7] 热管理及安全性能 - 热失控阻断机制:Li₃N热响应隔膜将热蔓延速率从>10℃/s抑制至<1℃/s [8] - 三维热传导网络:石墨烯气凝胶复合集流体轴向热导率达120W/(m·K),5C快充时温差控制在3℃以内 [9] - 失效预警系统:集成多参数传感的BMS算法实现热失控提前300ms预警 [9] 行业活动与联盟 - 全球硫化物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图发布:涵盖2025-2030年材料体系、工艺路径等关键指标 [10] - 全固态产业联盟成立:首个专注于全固态电池的产业链生态联盟 [12] - 中国技术攻关清单发布:聚焦高纯硫化锂连续化生产、界面阻抗控制、百兆瓦/吉瓦时级产线建设 [12] 产业链参与企业 - 固态电池企业: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国轩高科等头部厂商参与 [14] - 材料供应商:恩捷股份、容百科技、当升科技、贝特瑞等覆盖正负极材料及电解质 [15] - 设备厂商:先导智能、赢合科技、杭克科技等提供干法电极设备及整线解决方案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