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GGII:超20家上市公司2025H1披露锂电项目调整
高工锂电·2025-07-27 18:04

锂电产业调整现状 - 2024年有超过30家上市公司公告延缓、调整或终止锂电产业相关投资项目,2025年上半年共有22家上市公司发布相关公告 [3] - 国内六氟磷酸锂、磷酸铁锂行业项目调整数量较多,国外电池厂及材料项目受地缘政治与成本压力冲击推进缓慢,如LG新能源退出印尼84.5亿美元电池供应链项目,国轩高科暂停美国密歇根州电动汽车电池生产项目 [3] - 跨界企业、产业链延伸项目调整较多,容百科技、金浦钛业、川恒股份、八亿时空等终止/延期/调减产能的项目均非其核心业务 [3] - 部分深耕锂电领域的企业亦调整战略,如天力锂能终止三元正极材料募投项目转投补充流动资金,欣旺达终止3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项目 [3] 锂电产业调整原因 - 供需结构逆转导致产能结构性过剩与价格内卷,部分环节产品售价跌破企业成本线 [3] - 新技术迭代使原计划项目技术"过时",如磷酸铁锂材料已发展至高压实第四代产品,粉末压实密度由2.40g/cm³增至约2.60g/cm³ [4][5] - 企业现金流承压与融资环境收紧,2023-2024年碳酸锂价格跌幅超70%,部分企业计提减值超净利润50%,2024年中国新能源行业一级市场融资金额同比下降30% [6] - 地方资金撤出与政策导向调整,2024年6月工信部对新建锂电项目实行"产能利用率不低于50%"的硬性标准,部分地方城投公司因债务率红线暂停对锂电产业链项目的股权投资 [7] - 部分企业转向投资更热门的新赛道,如震裕科技终止新能源电池壳体生产项目转投人形机器人领域 [8] 跨界企业退出案例 - 2024年以来锂电产业链掀起跨界企业"终止潮",如宝明科技终止62亿元复合铜箔项目、华软科技终止4.5亿元电解液添加剂项目、黑芝麻暂缓35亿元储能锂电池项目 [9] - 中核钛白2024年新能源材料营业收入仅412.46万元,总营收占比0.06%,产能利用率仅1.95% [10] - 跨界失败主要原因包括技术壁垒高、资源与经验短板、政策限制等 [10][11][12]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产能继续扩产、低端产能出清仍为未来1-2年主流趋势,头部企业聚焦高镍三元、(半)固态电池等产能 [15] - 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及新型材料体系将成投资热点 [15] - 虽然海外项目因地缘风险和政策壁垒等因素项目建设进度较慢,但企业出海仍为主旋律 [15] 企业建议 - 谨慎跨界,需充分评估标的企业技术可行性与市场需求 [16] - 中小企业可通过被头部企业收并购获取技术、渠道资源 [16] - 做好现金流管理同时充分研究借力政策,如利用绿色金融、产能置换补贴等政策降低转型成本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