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度 | 国内商品热潮,开始还是尾声?【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2025-07-27 17:57

本轮商品热潮的驱动因素 - 情绪面驱动:以国内定价为主的工业金属、化工和能源等品类在二季度多录得年内新低,部分价格跌破成本线,"人心思涨"心态显现[4] - 供给端政策落地:光伏、煤炭和生猪等行业先后出台限产/稳价政策,例如光伏玻璃企业计划集体减产30%,带动多晶硅和烧碱期货价大幅上涨[5][6] - 超级基建催化:雅鲁藏布江超级水电站启动(总投资1.2万亿元,装机容量6000万千瓦级)直接触发商品市场情绪性上涨[6] - 需求端疲软:与2015年供给侧改革不同,当前缺乏类似棚改货币化的需求侧配合,外需受"关税战"影响承压[7][9][10] 本轮商品上涨的特点 - 情绪主导:国内大宗期货普遍上行,但国际定价的铜与原油波动不大,反映国内情绪驱动特征[11] - 期股共振:多晶硅期货涨幅60.2%带动通威股份(+30.6%)、合盛硅业(+21.2%)等股票同步上涨,焦煤期货涨51.3%对应山西焦煤股价涨26.9%[11][12] - 期现基差分化:多晶硅和焦煤期货涨幅显著高于现货,反映交易者对未来供需缺口预期强烈;烧碱和焦炭期货价远高于现价,存在收敛压力[12][13] 后续发展趋势 - 补涨机会:氧化铝、纯碱和工业硅等低位品类可能存在补涨空间[15] - 回调风险:烧碱和焦炭等期现基差涨幅较小的品类,若无政策或基本面支撑,回调风险较大[16] - 节奏判断:需关注主力合约交割时间(如8月中旬焦炭、多晶硅合约)、政策落地力度及商品库存等基本面指标[19] - 长期制约:需求端未明显改善时,仅靠供给端去产能难以持续推高价格中枢[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