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金:港股IPO市场与打新收益分析
中金点睛·2025-07-28 07:47

港股IPO市场现状 - 2025年港股市场持续活跃且跑赢全球主要市场,尤其是A股市场,南向资金大幅流入港股[1] - 截至7月25日,2025年已有52家公司登陆港股上市,接近2024和2023年全年的75%(均为70家)[3] - 今年港股IPO首发募集资金已达1,273.6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新高,接近过去两年的总和(2024年877.4亿港元与2023年462.9亿港元)[4] - 宁德时代港股410亿港元的募资规模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助力港股成为全球IPO募集资金最大的市场[4] - 今年以来港股主板日均成交额达2,423亿港元,明显高于2024年全年日均1,318亿港元和2023年日均1,049亿港元[9] A to H上市趋势 - 自去年9月美的港股上市以来,已有13家A股龙头企业登陆港股,后续更有超过50家A股披露赴港上市计划[3] - A股公司赴港上市原因包括国内政策环境支持、公司拓展海外业务需要以及港股流动性与情绪明显改善[9] - 港股独有的结构如新消费、互联网、创新药等叙事不断,结构性行情持续活跃,增强了公司发行意愿[9] 港股流动性分析 - 下半年港股市场IPO和配售的总规模约3,000亿港元,较上半年节奏可能加快[20] - 预计下半年或有约60-80家公司有望上市,估算需1,200-1,500亿港元IPO募资需求[20] - 基准假设下,下半年港股上市后募资规模或延续此前水平,预计新增募资1,500-2,000亿港币[20] - 南向资金年内相对确定增量为2,000-3,000亿港元,与需求大体相抵[21] 港股IPO长期影响 - 更多IPO尤其是龙头公司上市有助于形成公司与资金的正反馈,提升港股长期吸引力[22] - 港交所自2018年以来的多项上市制度改革成功吸引了更多互联网龙头上市或从美国回归[22] - 今年以来更多制造业龙头公司的上市补足了港股在行业结构上的不足,使市场结构更均衡[22] 港股打新策略 - 内地投资者只能通过开通香港账户或QDII打新,港股通尚不可以参与打新或配售[27] - 2015年以来港股主板IPO首日破发率为50.5%,首日绝对与超额收益中位数为2.6%和2.7%[28] - 新经济公司表现明显好于老经济行业,信息技术与必需消费上市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为4.6%与4.2%[36] - 小市值公司(市值小于10亿港元)上市首日超额收益达3.4%,但3个月后跑输市场13.4%[36] - 认购倍数超100倍时,首日超额收益中位数达10.1%,但6个月后跑输市场17.5%[36] - 上市后三日内退出的平均收益率最高,潜在最高收益的中位数为18.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