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WAIC观点|人形机器人轻量化浪潮来袭
机器人大讲堂·2025-07-28 20:36

人形机器人轻量化与小型化趋势 - 人形机器人正从实验室向工业、家庭服务、医疗手术等多元场景渗透,小型化、轻量化成为重要发展趋势[1] - 行业厂商如因时机器人、灵心巧手、智元、宇树等已推出更小型化产品,轻量化技术成为竞争焦点[1] - 当前人形机器人普遍处于轻型机器人阶段(约70kg),轻量化与小型化将重塑行业技术生态与市场格局[2] 轻量化与小型化的核心驱动力 - 工业领域需求:传统机械臂因自重过大导致能耗高、响应慢,难以适应柔性制造快速切换需求[3] - 家庭服务场景需求:过重机器人存在安全隐患,轻量化可提升安全性与空间利用率[3] - 技术原理优势:重量降低减少电机负载,提升续航能力;小型化为类人化动作提供物理基础[3] 结构件优化技术路径 - 参数优化:通过调整零部件尺寸、布局与厚度减少冗余材料,已在工业机器人臂展结构中应用[8] - 拓扑优化:通过算法优化材料分布实现极致减重,如天工Ultra机器人通过拓扑重构实现系统性减重[8] - 集成化设计:借鉴新能源汽车一体化压铸技术,宇树科技采用碳纤维-铝合金复合关节模组,单关节扭矩密度达120N・m/kg[10] 核心部件协同创新 - 关节模组:天链机器人一体化关节较传统结构减重50%,扭矩密度提升至450Nm/kg[12] - 丝杠系统:诺仕机器人RVI反式行星滚珠丝杠具备高强度和无回隙特征[14] - 驱动系统:特斯拉Optimus Gen 3采用电机-减速器-轴承一体化结构,碳纤维复合材料减重显著[14] 材料革命与场景适配 - 镁合金应用:当前镁铝价格比0.87,具备减重与成本优势,力劲集团已启动镁合金人形机器人研发项目[17] - 工程塑料:PEEK材料全球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61亿元,机器人领域占比将从5%提升至15%[19] - 场景分化:工业场景以铝合金/镁合金为主,家庭服务场景倾向尼龙与改性工程塑料[19] 产业链挑战与机遇 - 技术瓶颈:镁合金耐腐蚀性不足,碳纤维横向抗剪切能力弱,需采用混合材料方案[21] - 工艺瓶颈:拓扑优化结构件量产难度大,3D打印成本高,混合制造工艺成为发展方向[22] - 市场前景:202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预计出货量10万台,单机结构件价值量约5万元,对应50亿元市场规模[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