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中国科技正将科幻想象转化为现实 自动驾驶赛车 人形机器人 无人机等技术快速发展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展出3000余款前沿科技产品 创历届规模之最 [1] - 机器人 低空经济 自动驾驶 大模型等领域展现显著技术进步和商业化潜力 [1][6][8][11] 机器人领域 - 机器人运动控制技术实现较大进步 从简单行走转向复杂高动态动作和精细操作 [2] - 大模型深度融入机器人终端 智能体负责思考和规划 小脑负责执行具体规则 [2] - 星动纪元机器人展示分拣包裹等精细操作 傅利叶GR-2机器人在3000家医院提供康复训练 [2] - 具身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机器人逐步承担重复性 高风险 低技能岗位工作 [3] - 人形机器人投资进入新阶段 重点关注运动相关零部件和整机体验 [3][4] - 智元 宇树等机器人企业上市将激发市场投资热情 当前正值量产机遇期 [4] 低空经济 - 低空经济以无人机 eVTOL为载体 开展物流运输 载人交通等多元化经济活动 [6] - 时的科技E20倾转旋翼国产5座载人电动飞机 最大航程200公里 巡航速度260公里/小时 [6] - eVTOL商业化面临安全性技术 经济模型可行性等障碍 应用场景主要集中在景区 [6] - 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 公安 测绘等领域 覆盖范围达3-5公里 最具商业化潜力 [7] - 低空经济发展路径为"先载货 后载人" "先隔离 后融合" "先远郊 后城区" [7] - 超过30多个省市出台文件支持低空经济 制造端市场空间更大 涵盖整机制造和关键环节 [7] 自动驾驶 - 上海进入Robotaxi商业化运营阶段 发放新一批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证 [8] - Robotaxi商业化核心瓶颈在于法规层面 事故责任归属尚未统一规定 [9] - 当前Robotaxi改装成本高达百万级别 限制车队快速扩张 [9] - 自动驾驶依赖高精度地图 目前仅限北上广深等大城市 [9] - 国产车规级芯片打破外资垄断 降低成本并提高算力利用率 [9] - VLA大模型引入加强人机互动 可通过语音指令控制车辆 [10] - 预控制器在自动驾驶硬件市场中价值量最高 规模接近1000亿元 [10] - 算法和芯片技术壁垒高 战略意义重大 蕴含较高投资潜力 [10] 大模型 - 国内与海外尖端模型差距正在缩小 大模型企业路线出现分化 [12] - 通用大模型未来可能由巨头主导 成本和人才积累构成高门槛 [12] - 2025年成为"智能体元年" 具备深度思考 自主规划与决策执行能力的AI智能体引领发展 [13] - 简单智能体已进入商业化应用阶段 如OpenAI的Operator可自主操作网页完成任务 [13] - AI硬件投资前置 模型迭代初期需要大量GPU和相关网络设备投入 [14] - 随着模型能力提升 智能体及更深层次应用将爆发 海外进展略快于国内 [14]
中国科技如何将童年幻想照进现实?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7-29 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