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比亚迪辅助驾驶总负责人杨冬生:不减少辅助驾驶投入、不拆分动力部门
晚点Auto·2025-07-29 14:42

公司战略与研发投入 - 公司将辅助驾驶升级为核心战略之一,自2023年上半年开始加大自研投入,目标2024年9月实现量产[4] - 辅助驾驶团队规模已扩张至5000人,核心算法团队超过1000人,规模约为特斯拉团队的10倍[7] - 采用"智电融合"战略,电动化与智能化部门长期协同办公,通过小团队项目制推进创新[9] - 坚持垂直整合策略,在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上实现全链路自研,下一代车载计算平台将具备行业领先的自研能力[15] 辅助驾驶技术布局 - 自研"天神之眼"系统分为ABC三平台:A平台配置2颗英伟达Orin-X+3激光雷达(仰望品牌);B平台1-2颗激光雷达+单Orin-X(腾势/比亚迪品牌);C平台采用Orin-N/征程6芯片,主打高速场景[4] - B平台计划2024年实现端到端城区领航功能量产,当前城区辅助驾驶使用率从10%提升至20%,高快场景峰值达90%[5][11] - C平台已下探至6.98万元车型,打破行业对低价车型不搭载高阶辅助驾驶的预期[10] - 对VLA模型保持观望,仅投入少量资源预研,若年底确认技术收益显著将加大投入[5] 产品应用与市场策略 - 辅助驾驶应用范围持续扩大,计划从20万元以上车型下放至10万元以下市场[12][13] - 通过"泊车兜底"等售后保障措施提升用户信任度,加速市场教育[10] - 采用性价比策略区分平台配置:A平台服务高端品牌,B/C平台覆盖主流市场实现规模化应用[4] 技术演进方向 - 推进舱驾一体化,已完成组织架构整合,计划推出One-Box方案产品[14][15] - 明确芯片非竞争核心,聚焦数据与算法优势,暂不自研计算芯片[6] - 插混技术持续创新,应对行业同质化竞争,加速燃油车替代[16] 研发管理模式 - 避免内部赛马机制,集中资源与外部最优产品对标[7] - 采用混合研发模式:B平台与供应商深度合作,C平台实现全栈自研[11][12] - 研发部门设置长效沟通机制,工程师跨领域学习(如电动化团队掌握算法知识)[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