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镜大战,终于不再乱打了
行业现状与用户反馈 - 智能眼镜展区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期间成为人流密度最高区域,主要因其可体验性[3] - 用户反馈呈现两极分化:部分用户以《头号玩家》为预期标准感到失望,而体验过同类产品的用户则对技术进步表示惊喜[5][7] - 行业面临长期挑战是硬件发展滞后于软件,需解决如何满足大众用户需求的问题[7] 产品发展与市场格局 - Ray-Ban Meta眼镜的成功(150万台出货量)引发行业转向AI眼镜赛道,成为主要参照对象[8] - 早期产品存在定位混乱问题,如过度强调拍照功能却缺乏配套生态支持[9] - Halliday Glasses采用差异化策略,专注显示功能并采用DigiWindow技术实现视网膜直接成像,砍掉摄像头等常见功能[10][12] - Halliday产品具备主动式AI功能,可预判用户需求无需prompt,形成独特交互方式[14] 巨头入场与行业趋势 - 小米首款AI眼镜京东平台单日销量超1万台,展示消费电子巨头的市场号召力[16] - 阿里巴巴推出夸克AI眼镜,采用高通AR1+恒玄2800芯片组合等高端配置,计划深度融合阿里生态[16][18] - 行业将呈现收敛趋势:硬件配置趋同、功能形成共识、以生态为核心划分阵营[18] - 未来可能形成"小厂做精研,大厂拼生态"的分层竞争格局[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