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以历史数据为锚,如何看待本轮债基的调整?
天天基金网·2025-07-29 19:13

债市调整原因 - 债券价格与市场利率呈反向关系,近期调整源于多重因素共振[5] - 风险偏好转向:政策预期升温与资产轮动效应冲击,上证综指突破3600点稀释固收产品吸引力[6][7] - 资金面短期变奏:7月中旬资金利率波动加大,央行逆回购净回笼1195亿元推动10年国债收益率突破1.75%[10][13] - 结构性脆弱:超长债利差压缩至低位,信用利差过度收窄,交易结构拥挤放大扰动[15][16][17] 债市历史波动特征 - 过去十余年经历五轮压力测试,最大回撤3.5%(2013年钱荒),最短修复期35天(2025年股债跷跷板)[24][27] - 债市"牛长熊短",纯债基金指数15年间年度涨幅均为正,2013/2017/2018年股债双杀期间仍获正收益[43][44] - 调整后配置价值提升,机构资产欠配现状下或迎更好窗口期[35] 债基长期配置逻辑 - 债券生息特性构成安全屏障,100元面值2%票息债券每年固定收益2元,到期兑付避免本金永久损失[38][39] - 货币政策呵护下广谱利率中枢下行,寿险预定利率调降强化低利率趋势[32][33] - 经济转型期"股牛债不弱"或持续,债基作为组合压舱石的必要性凸显[34][51] 市场展望 - 短期关注中短期限债券,长债暂观其变;长期基本面未形成持续压制[30][31] - 政策预期与基建投资升温或压制债市,但出口形势和外部环境存变数[31] - 央行维护流动性合理充裕,7月25日大额净投放稳定市场预期[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