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熟制程,才是美国的命门
芯片法案与美国半导体政策 - 拜登时期起草的芯片法案面临川普政府质疑与补贴削减压力 暴露美国内部混乱与全球竞争无力感 [3] - 台积电在法案中获66亿美元补助+50亿美元低息贷款+250亿美元税务优惠 但2纳米/1.4纳米制程仍留在台湾新竹 属战略选择非技术限制 [3] - 芯片法案初衷为减少美国对亚洲供应链依赖 遏制中国AI/国安技术发展 但执行3年后出现结构性矛盾 体现"美国优先"与盟友协调的冲突 [3][4] 全球半导体产业格局变化 - 美日欧台韩五大科技重镇投入超1500亿美元建厂研发 引发补贴竞赛 市场担忧高阶产能过剩压缩利润 [4] - 实际短缺集中在40纳米以上成熟制程(汽车/医疗/军用) 但CHIPS补贴流向高阶制程 导致政策目标与执行脱节 [4] - 成熟制程产能仍集中在亚洲(台积电/联电/中芯国际) 因商业利润率仅适合维护现有晶圆厂 [4] 美国半导体技术发展动向 - 国家半导体技术中心(NSTC)在纽约启动 主导1.4纳米/量子芯片研发 被视为美国重掌科技主导权的关键 [5] - 美国半导体政策需战略清晰与国际协调 否则可能因方向错置与执行失衡失败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