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ETF行业面临严重的留存危机,多数新发产品份额大幅萎缩 [1] - ETF产品缺乏护城河,标准化特性导致激烈竞争 [14][20] - 行业竞争进入平台化阶段,公司综合实力成为关键 [26][29][30] ETF留存危机现状 - 2025年上半年发行的164支ETF中144支份额萎缩,占比88% [1] - 113支产品份额跌幅超50%,仅15支实现增长 [1] - 创新药ETF因板块上行表现较好,三只中有两只大幅增长 [5] - 自由现金流、科创综指等缺乏赚钱效应的产品普遍萎缩 [6] 首发资金结构问题 - 首发依赖"熟人网络"和贴钱完成任务,锁定期后资金流失 [4] - 机构尝试"大单品"策略,但500亿债券ETF或300亿宽基ETF就能改变排名格局 [7] 大单品战略局限性 - 华泰柏瑞沪深300ETF规模3747亿占公司ETF总规模75% [11] - 但头部公司差距缩小:易方达沪深300ETF规模差距从4倍缩至不足50% [12] - 大单品易被头部公司通过低费率、资源投入围剿 [13] - 国泰半导体ETF被华夏同类产品反超,规模差距达两倍(260亿vs117亿) [19] 行业竞争本质 - ETF标准化特性导致产品本身无法建立护城河 [14][20] - 竞争类似外卖市场,最终比拼公司整体烧钱能力 [15][16] - 头部公司会覆盖所有优质指数,捡漏机会极少 [17] 差异化运营策略 - 机构服务:定制化产品满足配置需求(如港股通ETF替代QDII) [23] - 产业布局:嘉实基于周期成长与国产替代趋势深度布局科技主题 [23] - 品牌建设:头部公司开始用公司名称命名ETF矩阵 [28] 平台化竞争趋势 - 需要投研、产品、营销部门全链条协同 [29] - 考核指标差异导致中小公司内部协同困难 [24] - 头部公司已淘汰单纯追求首发规模的落后战术 [25] - 竞争从产品层面升级为公司综合实力较量 [26][29][30]
ETF大基建:离开的,留下的
远川投资评论·2025-07-30 1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