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问:"内卷"背后的行业失衡 - 制造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偏高0.2亿人,就业占比超潜在水平6.2%,营收占GDP比重超潜在水平5.8%,反映内卷突出[2][9] - 服务业就业人数较潜在水平缺口达0.4亿人,就业占比低于潜在水平3.8%,增加值占比修复但就业恢复弱于需求[2][9] - 制造业投资与营收背离,2022年后产能利用率下行但投资冲高,服务业投资缺口达1.5万亿[2][18] - 商品消费潜在缺口6400亿元(人均458元),服务消费缺口达3万亿元(人均2093元),教文娱、医疗保健消费缺口分别达15.4%和16.8%[3][27] 二问:破局"内卷"的长期方向 - 全球经验显示人均GDP 1-3万美元阶段服务消费占比年均提升0.6pct,城镇化率70%时服务消费占比同步提升0.6pct[4][35] - 老龄化率每提升1pct服务消费占比上行1.3pct,中国未来10年生活性服务业需求群体年均增长0.3%[45][46] - 家庭小型化(中国户均2.8人)推动享受型服务需求,日本单身家庭文娱支出占比11.8%高于多人家庭9.9%[52][55] - 美国服务业投资占GDP变化与增加值同步,日本60-90年代服务业固定资产占比提升19.5pct[67][69][70] - 生活性服务业就业占比过去十年提升4pct,但居民服务、文体娱等领域仍存在供给缺口[5][73] 三问:当下政策积极引导 - 2025年法定休假延长2天,10余省市推2.5天休假,五一假期社零增速回升至6.3%[6][80] - 2025年生活性服务业投资增速达15.3%,教育、文体娱民间投资增速超4%,财政支出增长5.8%[7][91][92] - 2025年一季度旅行出口恢复至2019年138%,2024年入境游拉动GDP 0.1pct,对比海外有10倍增长空间[7][97][98]
热点思考 | 反内卷,破局的“妙招”有哪些?(申万宏观·赵伟团队)
申万宏源研究·2025-07-30 1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