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今年集体赖账,最后谁来买单?
水皮More·2025-07-30 17:40
房地产债务危机现状 - 2024年是中国房地产债券集中到期年份 民营房企普遍暴雷且无力偿还债务 目前主要通过债务重组变相赖债 原100元债券仅能兑付20元左右 [1] - 某辉债务重组方案提供4种选项:1)现金兑付20%但限额2.2亿 2)债转股按市值折算17.7元 3)资产抵债40%信托 4)债务展期 其他房企如某园方案更苛刻 [1][2] - 房地产企业总负债规模:境内债6.5万亿+境外债3.5万亿 到期高峰集中在2024-2025年 [2] 坏账规模测算 - 银行系统贷款规模约50万亿 按土地贬值幅度预计损失超30% [2] - 信托等非标理财规模15-20万亿 主要影响高净值人群 [2] - 上下游企业欠款5-8万亿 将被直接赖账 [2] - 综合测算房地产泡沫破裂将产生50万亿坏账 相当于10年土地出让收入或全国税收3倍 [2][4] 历史对比与消化周期 - 日本90年代地产泡沫负债达GDP的220%(450-550万亿日元) 消化周期超20年且遗留通缩影响 [4] - 中国当前50万亿坏账规模 自某大暴雷已过4年但债务危机未收尾 社会买单进程刚启动 [5] 债务转移机制 - 银行坏账通过系统隐藏 最终可能触发两种路径:银行倒闭导致存款消失 或央行印钱引发货币贬值 [2] - 债务无法消失只能转移 表现为烂尾楼 房价崩盘 产业链倒闭等市场化消化形式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