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供给侧改革 - 未来银行业发展呈现"哑铃式"分化格局 区域性银行通过深耕当地、人熟地熟优势与全国性银行错位竞争 有望在金融供给侧改革中脱颖而出 [1] - 中小银行经营特色取决于区域环境与经营战略共振 辨别优质银行需重点关注区域客群结构和资产负债配置策略 [3] - 系统性评估框架涵盖区域经济(财政自给率、债务压力等)、资产端(贷款占比、异地投放等)、负债端(存款稳定性、成本等)、报表质量(不良率、拨备等)及治理结构(股东、管理层等)五大维度 [5] 区域性银行投资逻辑 - 区域性银行发展遵循"出身决定命运 管理决定出路"规律 需选择深耕优质区域且管理层稳定的标的 [6] - 优质区域性银行筛选标准包括:区域经济指标(如财政自给率>80%)、资产质量(不良率<1.5%)、存款占比(>70%)及ROE稳定性(>10%)等量化指标 [5][6] - 案例验证:苏州银行市值从200亿增长至400亿 年化收益达15% 重庆银行在化债背景下跑赢行业指数10个百分点 [15] 银行板块重估驱动因素 - 核心驱动力包括险资等长期资金增配、系统性风险担忧消除及ROE稳定性被低估 当前银行股息率4%以上 较国债收益率溢价超2个百分点 [6][7] - 银行业ROE稳定在10% 显著高于全A非金融企业(6.7%) 但PE仅6.5倍(全市场最低) 估值修复具备必然性 [11][12] - 上市银行拨备覆盖率维持300%以上 资本充足率超13% 为利润合理增长提供安全垫 [5][11] 投资策略建议 - 重点布局两类银行:1)无历史包袱、拨备充足且ROE超12%的优质区域性银行 2)股息率超5%、指数权重高的底部反转标的 [14] - 区域性银行投资需把握"区域β+管理α"双因素 重点关注长三角、成渝等经济活力较强区域的城商行 [15] - 历史案例显示 深度研究区域银行可获得超额收益 如重庆银行在专项报告发布后累计上涨22% [15][18]
【脱水研报】与优秀区域性银行同行—变革深化与长期资金双轮驱动
申万宏源研究·2025-07-31 1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