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旧势力转换 - 小米SU7发布15个月积累超过30万车主 取代特斯拉成为小米科技园停车场最主流车型 [1] - 特斯拉Model Y以122 3万辆销量成为2023年全球单车型销冠 终结丰田卡罗拉37年霸榜 [1] - 2024年二季度特斯拉营收224 96亿美元同比下滑12% 交付量384122辆同比下降13 5% 创十年来最差季度表现 [2] 中国新能源产业崛起路径 - 2000年万钢建议发展新能源汽车实现换道超车 中国凭借电子制造优势重构三电技术竞争格局 [4][5] - 2007-2016年政策补贴培育市场 2017年引入特斯拉超级工厂(总投资500亿元 年产50万辆)带动产业链升级 [6] - 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1280万辆 汽车出口586万辆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 [25] 技术突破方向 - 比亚迪通过垂直整合(弗迪系)实现技术协同 2022年以186 35万辆销量反超特斯拉 [12] - 宁德时代磷酸铁锂电池助Model 3降价35万至23万 小米YU7自研V6s Plus电机(22000rpm)+800V碳化硅平台实现835km续航 [13][14] - 小鹏图灵芯片算力达2250TOPs(3倍于Model Y) Momenta智驾方案获BBA/丰田采用 [15] 产品定义方法论 - 小米YU7通过油泥模型毫米级调整(最终车高1600mm) 隐藏式门把手支持自动内缩 主驾零重力座椅精准满足用户需求 [18][19] - 情绪价值成为关键 小米两款车累计交付31 17万台 YU7上市18小时锁单24万台超Model Y半年销量 [20][3] - 国产供应链深度协同 特斯拉Optimus机器人28个关节全部采用中国供应商 [22][23] 市场格局重构 - 特斯拉中国市场份额从2024年6%降至2025上半年4 8% 但中国市场贡献其全球销量34% [24] - 国产车型集体对标Model Y(乐道L60/极氪7X/智己LS6等) 形成差异化竞争态势 [2][17] - 产业链话语权转移 特斯拉北美50%零件依赖中国供应商(含墨西哥工厂) [23]
十年磨一剑,国产车决战特斯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