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国泰海通|政策研究: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的根基 ——构建长效回购机制
国泰海通证券研究·2025-07-31 20:39

文章核心观点 - 回购对中国资本市场和企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推动市场从侧重分红转向“分红与回购并重”,以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需求[1] - 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上市公司回购金额占市值比重显著偏低,大市值企业参与度不足,而政策支持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到系统性完善的演变过程[1][2] - 税收差异和公司治理结构是导致中国企业偏好分红而非回购的重要原因,未来监管可从强化履约监管、优化税收政策、纳入市值管理考核等方面进行引导[2] 中国资本市场分红与回购现状 - 2017-2024年A股现金分红公司比例持续在65%以上,远高于美国市场的40%-50%,但与日本约80%的比例尚有差距[1] - 全市场回购公司占比与美日相近,但回购金额占市值比重极低,2017-2024年不足5%,2024年政策驱动下也仅为0.18%[1] - 美国自2022年起回购金额占市值比重超过2%,日本基本维持在1%以上甚至更高水平[1] 中国回购政策演变历程 - 2005年前政策对回购持“原则禁止、例外允许”态度,2005年起开始放宽适用范围[2] - 2013年政策将回购与市场估值挂钩,引导公司在股价低迷时回购,2018年是关键转折点,新增回购场景并拓宽资金来源[2] - 2024年政策推动回购与注销结合,促使当年回购金额创下历史新高[2] 企业偏好分红的原因分析 - 税收方面,持股超过1年的股息红利可免税,而股票转让所得虽免税,但股价波动带来更高不确定性[2] - 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国资股东、保险基金等长期机构投资者对稳定现金流有强烈需求,推动企业选择分红[2] - 许多民营上市公司大股东持股集中且减持受限,进一步强化了对分红的偏好[2] 国际经验与政策建议 - 美国证监会通过系列制度为回购扫清内幕交易障碍,且资本利得税长期低于股息税,股权分散化和管理层薪酬与股价绑定使回购更受青睐[1] - 日本经历了从严格限制回购到逐步放宽再到政策鼓励的动态过程,经济困境促进了其回购制度改革[1] - 针对中国市场的政策建议包括:强化回购履约监管并建立保障机制、优化回购相关税收激励政策以平衡其与分红的税收待遇、将回购纳入大市值企业的市值管理考核与信息披露框架[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