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用AI图「仅退款」,这群人真穷疯了?
36氪·2025-08-01 08:17

AI生成内容在电商欺诈中的应用 - 电商平台出现消费者利用AI生成虚假商品瑕疵图片申请"仅退款"现象 部分案例显示AI生成的图片存在明显漏洞如多出右手、背景变化等[4][7][9] - 店主反馈遇到同一商品多次退款但破损位置不符 或衣物出现非自然撕裂等伪造迹象[10] - AI工具如豆包、腾讯元宝可在数秒内生成高仿真瑕疵图片 技术门槛大幅降低[13][17] AI生成内容的技术演进与行业影响 - AIGC技术简化了伪造流程 从专业PS操作变为"上传-生成-下载"三步 使欺诈行为呈现产业化趋势[15][16][17] - 早期伪造需处理EXIF信息等技术细节 现在AI可自动完成全部伪造环节[15][16] - 电商从业者担忧AI滥用将模糊平台规则边界 形成"黑暗森林"效应[6][17] AI生成内容的版权与伦理争议 - AIGC模型训练涉及海量受版权保护数据 生成物版权归属存在法律模糊性[19] - AI模仿特定画师风格的作品引发争议 尽管像素级数据不同但存在明显风格继承[22][24] - 部分原创作者对AIGC持支持态度 与行业普遍担忧形成反差[25] AI生成内容在社交媒体中的滥用 - 自然灾害事件中出现AI伪造图片获数万转发 如西藏地震和佛罗里达飓风虚假灾情图[27][29][31] - Deepfake技术被用于名人换脸诈骗 国内外均出现假冒明星互动骗局[33][35] - 新闻从业者表示专业群体亦难辨AI生成内容真伪[31][32] AI生成内容的鉴别方法 - 通过谷歌图片搜索追溯图源 多数AI内容会标注生成方式[38] - 观察图片细节异常 如手指关节、光影逻辑、物品物理状态等[39][41] - 行业呼吁建立AI内容标注标准 需技术监管与法律规范并行[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