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各国加大战略投入,美国、欧盟、韩国、澳大利亚等通过政策法案推动新型储能发展,如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净零碳工业法案》[5] - 全球新型储能市场快速增长,累计装机规模达2亿千瓦,同比增长98%,新增装机1.9亿千瓦,其中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60万千瓦、澳大利亚90万千瓦[5] - 全球储能电池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5] - 新型储能技术持续创新,包括电化学储能领域的硅负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长时储能领域的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液态空气储能等[5] - 多个重大项目落地,如美国加州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缅因州8.5万千瓦铁-空气电池系统[6]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与市场 - 国家层面政策体系完善,出台《能源法》《政府工作报告》等文件,明确新型储能并网、调度、市场机制及安全要求[12] - 省级政策差异化推进,山东、江苏、新疆等省份聚焦独立储能、新能源融合、盈利机制优化等领域[12] - 新型储能装机规模连年翻番,2024年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新增4237万千瓦/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2倍[12] - 重点地区发展加速,江苏、新疆、浙江等7省区装机超百万千瓦,单站规模10万千瓦以上项目占比62%,时长2小时以上项目占比86%[13] 中国新型储能技术与应用 - 锂离子电池主导技术路线,占比96.4%,压缩空气储能和液流电池各占1%[22] - 应用场景以独立储能、共享储能和新能源配建储能为主,合计占比91%,其中独立/共享储能占46.3%,新能源配建占42%[14][15] - 技术创新取得进展,锂离子电池性能提升,多类技术向商业化过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中长/短时/超长时储能技术[20][24] - 试点项目推动技术转化,年均等效利用小时数911小时,浙江、江苏等省超100小时,新能源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改善至100小时[21] 中国新型储能产业链 - 锂电产业规模持续壮大,2024年全国锂离子电池产量1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4%,行业总产值超12万亿元[28] - 关键材料产量增长显著,正极材料310万吨、负极材料200万吨、隔膜210亿平方米、电解液130万吨,同比均增超20%[26][27] - 储能造价水平下降,锂电池储能EPC价格降2%,锂离子电池系统降4%,全钒液流系统降2%[29] 标准体系与发展展望 - 2024年发布新型储能国家标准26项、行业标准18项,涵盖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32] - 未来将强化规划引领、完善成本疏导机制、攻关核心技术、健全供应链体系,支撑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31][33]
一图读懂《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2025-08-01 15: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