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5)》
国家能源局·2025-08-01 15:33

国际新型储能发展形势 - 全球能源转型加速推动新型储能需求增长,各国积极出台投资、补贴、税收优惠政策支持技术攻关和产业链建设[15][16] - 2024年全球新型储能累计装机规模达1.8亿千瓦,同比增长98%,美国新增1100万千瓦,英国新增60万千瓦,澳大利亚新增90万千瓦[18][19] - 储能电池2024年全球出货量达3.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储能系统出货量2.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超60%[19] - 技术路线多元化发展,包括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金属空气电池、液态空气储能等创新技术[20][21] - 多个大型项目落地,如美国328.7万千瓦时锂离子电池项目、英国30万千瓦构网型储能项目、沙特130万千瓦时智能组串式储能系统[21][22] 中国新型储能政策体系 - 国家层面顶层设计明确,《能源法》首次从法律层面确立新型储能功能定位,"发展新型储能"写入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5][25] - 出台《新型储能项目管理规范》《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等文件规范行业管理[25][26] - 省级政策因地制宜,山东完善容量补偿机制,广东构建"1+N+N"政策体系,江苏建立综合收益模式[26][27] - 市场机制持续完善,13省开展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近20省明确辅助服务市场规则,多地探索容量补偿机制[28] 中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 - 2024年底累计装机达7376万千瓦/1.68亿千瓦时,为"十三五"末20倍,同比增长超130%[6][29][30] - 华北(2224万千瓦)、西北(1871万千瓦)为装机主力区域,合计占比55.5%[32][33] - 内蒙古(1023万千瓦)、新疆(857万千瓦)、山东(717万千瓦)位列省份前三,17省装机超百万千瓦[34][35] - 单站规模10万千瓦及以上项目占比62%,储能时长2小时及以上项目占比86%[38][39] 技术路线与产业进展 - 锂离子电池占据主导地位(96.4%),压缩空气储能(1%)、液流电池储能(1%)为主要补充路线[56][58] - 锂离子电池技术迭代加速,500安时大容量电芯、浸没式液冷技术、构网型储能电站取得突破[59] - 压缩空气储能实现30万千瓦级关键装备自主可控,液流电池70千瓦级高功率密度电堆研发成功[60][61] - 2024年锂离子电池总产量11.7亿千瓦时(储能型2.6亿千瓦时),产业链四大材料产量增长超20%[65][67] - 锂离子电池EPC价格同比下降25%,系统中标价降44%,全钒液流系统价格降2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