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背景与核心观点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个人消费贷款贴息与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政策,旨在通过财政金融联动降低居民信贷成本和服务业融资成本,激发消费潜力与市场活力[2] - 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货币政策需保持流动性充裕,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行,同时深入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培育服务消费新增长点[2] - 两项贴息政策分别从供需两端发力提振消费,服务业经营主体贷款贴息有助于扩大优质服务供给,促进服务消费[3] 政策实施与部门协同 - 政策实施需财政、金融、商务等多部门协调,尽快确定细则和实施路线,确保政策落地[4] - 建议关注具体消费场景,依照场景类别制定细则,强化资金监管,实现"精准滴灌"[4] - 抓好贴息政策组织实施,加强部门协同,简化办理手续,严格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3] 财政与金融协同作用 - 贴息政策是财政和金融政策协同联动的重要方式,当前形势下财政政策更为关键,金融政策为财政创造良好货币环境[6] - 财政贴息通过向银行提供利息补贴降低贷款成本,引导资金流向特定领域,缓解银行"内卷"和贷款利率过快下降[6] - 贴息政策可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撬动更大资金规模,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6] 政策影响层面 - 微观层面:降低居民购置大宗商品信贷门槛释放消费潜力,缓解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流动性压力[7] - 中观层面:针对服务业而非制造业,纠偏经济"生产强、需求弱"结构性失衡,修复消费和服务业现金流[7] - 宏观层面:兼顾财政"精准滴灌"和货币政策非对称降息功效,放大信贷乘数效应,缓解实体信贷需求不足[7] 政策执行建议 - 将财政贴息嵌入各类消费场景,简化申请流程,覆盖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所有制形式[9] - 强化与消费品以旧换新"国补"、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等政策协同,形成叠加效应[9] - 银行业应精准对接需求,扩大业务覆盖范围,设计匹配的贴息贷款产品,加强风险管控[10]
金融“国补”来了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1 2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