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7月制造业PMI为49.3%,较前月下降0.4个百分点,降幅超过2017年以来平均水平(-0.1pct)[2][3] - "反内卷"政策加码推动主要原材料购进价格指数上升3.1个百分点至51.5%,出厂价格指数上升2.1个百分点至48.3%,前者为3月以来首次突破临界点[3][8] - 生产指数表现优于新订单指数,生产指数回落0.5个百分点至50.5%(仍处扩张区间),新订单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4%(进入收缩区间)[14] 行业表现 - 高耗能行业PMI上升0.2个百分点至48%,其中钢铁行业PMI大幅回升4.6个百分点,结束连续2个月下降态势[21] - 装备制造业PMI下降1.1个百分点至50.3%,消费品行业PMI下降0.9个百分点至49.5%[21] - 建筑业PMI回落2.2个百分点至50.6%,新订单指数下降2.2个百分点至42.7%,但投入品价格指数上升6.2个百分点至54.5%[24][25][61] 供需分析 - 钢铁行业增产与建筑业PMI回落形成背离,显示高耗能行业生产强于需求[24] - 内需指数下降0.8个百分点至49.7%,新出口订单指数下降0.6个百分点至47.1%[14] - 建筑业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51.6%,较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25] 服务业表现 - 服务业PMI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至50%,新订单指数为46.3%[45] - 铁路运输、航空运输、邮政、文化体育娱乐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60%以上高位[45] - 全国迁徙指数同比上升6.0个百分点至16.1%,国内执行航班架次同比上升1.4个百分点至2.2%[49] 政策展望 - 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反内卷",后续重点关注中下游行业反内卷进度及内需边际变化[30] - 高耗能行业已集中大规模改造,政策焦点或转向中下游企业无序竞争和产能治理问题[30]
7月PMI:反内卷的“悖论”?
赵伟宏观探索·2025-08-02 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