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趋势 - 具身智能在WAIC(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成为热点,参展机器人从去年的18款增至今年90余款 [6] - 美国明星具身公司Physical Intelligence联创及"伯克利四子"等顶尖专家亮相,显示行业热度提升 [6] - 大模型带动云上AI算力需求激增,具身智能被视为互联网巨头的新增量市场 [14] 腾讯战略布局 - 腾讯Robotics X实验室负责人张正友宣布公司定位为"机器人厂商合作伙伴",聚焦软件平台而非直接造机器人 [8][9][13] - 发布Tairos具身智能开放平台("钛螺丝"),提供模块化服务:包括规划大模型(右脑)、感知大模型(左脑)、感知行动联合大模型(小脑)三类核心模型,以及云端的仿真、训练、数据管理服务 [29][30][31] - 强调平台中立性,允许厂商按需选择模块,目标为加速行业而非盈利 [37][39] 京东战略布局 - 提出"附身智能"概念,推出JoyInside平台,整合京东云算力与多模态能力(RAG/TTS/ASR/LLM),重点提升机器人人机交互能力 [19][20] - 已落地至十余家厂商,例如AI潮玩Fuzozo芙崽通过接入京东大模型实现情绪感知功能,成为爆款并卖断货 [22][23] - 通过"618"数据验证市场增长:智能机器人自营销售额同比增3倍,具身智能机器人销售额增17倍 [24] 巨头共性策略 - 均选择以软件平台角色切入,整合技术储备(模型、算力)而非直接造硬件 [13] - 通过投资生态扩大影响力:京东要求被投企业宣传时突出"京东投资"标签,腾讯通过战投联动机器人公司 [12][36] - 瞄准机器人产业链上游需求,充当"卖水人"角色以加速商业化落地 [14]
腾讯和京东,疯抢机器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