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关税谈判最新进展 - 美国对多国和地区征收"对等关税"税率,范围10%-41%,叙利亚最高41%,缅甸老挝40%,巴西英国最低10%,日本韩国欧盟等多数国家15%,越南20% [1] - 唯独将东大关税休战期限延长三个月,第三次谈判未达成协议 [1] 前两次谈判历史回顾 第一次谈判(5月) - 背景:4月初双方互加关税至100%以上,接近脱钩状态 [2] - 触发因素:美国国债市场暴雷,全球抛售美债导致10年期收益率从3.99%飙升至4.6%,30年期突破5%,利息支出激增1800亿美元 [2] - 结果:美国因国债市场风险被迫暂停关税 [2][3] 第二次谈判(6月) - 焦点:稀土出口问题,美方暂停芯片出口管制,中方放宽民用稀土出口限制 [4] - 美国动机:弥补战略资源储备漏洞,短期内完全依赖东大稀土供应 [4] 双方核心矛盾与现状 - 美国两大未解决问题:国债市场风险(与东大深度捆绑)和稀土供应链依赖(需8-10年重建) [4] - 东大困境:内循环未完善仍需外部市场,外贸为重要经济动能 [5] - 根本矛盾:东大不接受高关税,美国不能放弃对等关税,导致谈判僵局 [6] 第三次谈判延期原因与后续动向 - 底层逻辑:双方既不愿脱钩也不愿妥协,选择延长休战期 [7] - 东大准备措施:刺激内需(新生儿补贴、反内卷政策)、潜在财政货币政策发力 [7] - 美国准备措施:下半年可能降息以降低国债利息支出风险 [7] 美联储政策博弈与市场影响 - 矛盾点:美联储(代表华尔街)不愿过快降息,而美国政府倾向降息减少财政压力 [8] - 关键指标:美国非农就业数据不及预期,前两月数据下修20万人,加大降息概率 [8] - 潜在影响:降息将利空美元资产,利好非美元资产及黄金,影响大A/港股走势 [8]
关税谈判延长90天,背后到底意味着什么?
大胡子说房·2025-08-02 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