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融资平台出清倒计时
经济观察报·2025-08-02 13:21
政策导向与核心概念 - "剥离"指切断融资平台与政府信用绑定,实现政企分开,允许平台以市场化主体存续[2] - "出清"要求对无法转型的"空壳类"平台彻底清理退出,强调"减量提质",政策更具彻底性[2] - 2024年政策从"剥离"升级为"出清",显示政府决心增强[2][5] 政策执行要求 - 融资平台退出时间不得晚于2027年6月末,2025年将是"平台退出大年"[7] - "有力"要求加快退出进度,"有序"强调分类施策避免风险,"有效"聚焦真转型和市场化运作[7] - 退出需满足隐性债务清零、剥离政府融资功能、完成市场化转型等条件[9] 地方实践与数据 - 2024年全国融资平台数量减少7000多家,甘肃省压降94户、下降35 9%[9] - 北方某地通过新国企"借新还旧"退出最小债务平台,但仅限银行信贷债务[3] - 枝江市和都昌县案例显示退出需金融债权人同意并报备[9] 转型难点与挑战 - 债务规模越大退出难度越高,某地化债资金仅覆盖隐性债务1/3[2][3] - 挪用资金导致隐性债务认定,专项债置换反而增加还款压力[10] - 合并平台数量未缩减债务规模,需求转向补充"三保"等刚性支出[11][12] 行业现状与风险 - 城投政策偏严导致融资循环受阻,部分产业类国企融资难度加大[11] - 转型倒计时下可能出现业务拼凑、资产转移等新问题[11] - 多数平台难以在2027年前摆脱对政府项目依赖[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