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通报六起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多名干部被问责!
证券时报·2025-08-02 22:19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典型案例通报 核心观点 - 党中央国务院对隐性债务问题实施终身问责制 财政部持续高压打击新增隐性债务行为 本次通报六起典型案例以强化警示教育作用 [1] 案例详情 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 - 通过国企举债融资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 新增隐性债务5.2亿元 [2] 福建省厦门市 - 国企垫资实施土地一级开发及安置型商品房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683.96亿元 [2]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 - 国企举债融资建设高标准农田 新增隐性债务1.45亿元 [2] 湖北省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 - 国企垫资建设政府承担的公益性项目 新增隐性债务103.85亿元 [2] 重庆市武隆区 - 向国企借款用于基建 新增隐性债务1.6亿元 [2] 四川省成都市 - 涉及范围最广 47名责任人被问责 具体包括: - 31家国企为13个区县垫资城市更新项目 形成隐性债务371.64亿元 [3] - 2家国企垫资市政道路等公益性项目 新增债务160.7亿元 [3] - 15家国企代缴轨道交通专项资金 新增债务81.74亿元 总计614.08亿元 [3] 问责处理 - 成都市3名副市长被批评教育 城市更新领导小组及住建/交通部门负责人被责令检查 [4] - 13个区县相关责任人被分级问责 [5] - 成都兴城集团原董事长任志能等因严重违纪被"双开" 并涉及干预工程发包、收受巨额财物等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