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IPO新规为发行人“松绑”,将带来哪些变化?
优化首次公开招股发售及定价机制 - 港交所新规要求首次公开招股时至少40%股份分配至建簿配售部分,强化专业投资者定价话语权 [5][8] - 公开认购部分提供机制A(初始5%,回拨上限35%)和机制B(初始10%-60%,无回补)两种选择,提升灵活性 [9][10] - 原回拨机制下超额认购超100倍时公众投资者占比可达50%,新规降低错误定价风险 [6][11] 公众持股量门槛改革 - 引入阶梯式初始公众持股量要求:市值≤60亿港元需25%,60-300亿港元需15%或15亿港元市值,>300亿港元需10%或45亿港元市值 [14][15] - A+H股上市门槛从H股占比最低15%降至10%或市值不低于30亿港元 [14] - 新增替代门槛:公众持股市值至少10亿港元且占比≥10%,提升大型企业资本管理灵活性 [15][17] 市场影响与后市展望 - 2024年前十大IPO融资额占比达76%,2025年上半年宁德时代等4家A+H公司跻身全球IPO融资前十 [22] - 当前港股散户成交额占比从1997年53%降至不足15%,制度调整适配国际投资者主导的市场结构 [21] - 分析师预计港股中长期走势乐观,低估值、南下资金流入及央国企增持构成支撑,科技板块或成轮动方向 [2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