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供给侧变革 - 2025年7月硅料价格突破4.9万元/吨,较年初上涨超30%,行业迎来复苏拐点 [2] - 2023-2024年全产业链陷入亏损,主材环节单瓦净利跌幅超80%,头部企业毛利率腰斩 [2] - 政策介入与行业自律推动供给侧改革,为中国制造业突破同质化竞争提供参考 [2] 产能过剩与价格战 - 2024年产业链平均产能达1400GW,远超全球530GW装机需求,硅料/硅片/电池片/组件产能分别为339.4万吨/1394.9GW/1426.7GW/1388.9GW [3] - 2023年下半年起价格持续下跌,组件价格跌穿0.68元/瓦的成本价,全行业深陷亏损 [4][6] - 同质化竞争与技术瓶颈加剧恶性循环,地方政府补贴政策加速产能过剩 [3][4] 历史经验借鉴 - 美国1933年《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557个行业法典遏制"自杀式降价",1934年工业品价格指数回升14% [5] - 钢铁行业CR5集中度从45%提升至62%,汽车行业形成"三巨头"格局,市场自发整合提升效率 [5] - 政策短期"止血"有效,但长期需依靠市场化出清机制 [5] 行业自救措施 - 光伏协会2024年10月建立反低价销售公约,定期发布含税最低成本价(0.68元/瓦)引导定价 [6] - 2025年7月工信部牵头14家企业制定产能整合方案,龙头企业拟通过"直接出资+债务"模式收购过剩产能 [6] - 17家多晶硅企业2025年7月达成整合共识,价格法27年来首次修订强化竞争规范 [7] 政策与市场协同 - 中央2024年7月将"反内卷"上升为国家战略,2025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6] - 产业链价格已现回暖迹象,但需配合绿电配额等需求端措施巩固成果 [7] - 行业分化加剧,企业盈利将取决于最终均衡价格水平 [8]
光伏“反内卷”:如何走出价格战“泥潭”︱重阳来信2025年8月
重阳投资·2025-08-04 1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