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深圳,剑指“全球低空经济第一城”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05 19:27

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 峰飞航空两吨级eVTOL"凯瑞鸥"完成全球首次海上石油平台物资运输飞行 载货包括新鲜水果和紧急药品 飞行距离150公里 耗时58分钟 [1] 深圳低空经济千亿蓝图 - 深圳市发改委发布《深圳市低空基础设施高质量建设方案(2024—2026年)》 目标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1300亿元 建成1200个以上低空起降点 开通1000条商业航线 打造全球首个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 [3] 四大核心功能中心 - 全球总部研发中心:2026年底前建成"1+5+4"科研基础设施网络 包括1个大科学装置、5个试验区和4个测试场 聚焦无人机系统、整机制造等环节 培育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 [5] - 低空高端智造中心:规划10个产业园区和2个特色园区 攻关飞控算法、高能量密度电池、低功耗芯片等核心技术 实现全产业链自主可控 [5][6] - 全场景示范验证中心:2026年实现直升机/eVTOL 1公里半径覆盖50%建成区 空中物流网络覆盖70%人口 医疗物资配送覆盖50%三甲医院 无人机巡检覆盖全市公园河道 [6] - 一站式解决方案供给中心:2026年建成低空智能融合系统(SILAS) 支持超万架飞行器同时运行 年管理300万架次无人机货运 输出"深圳标准" [6] 低空基础设施网络 - 建设两座通用机场 改造既有起降点并新建174个 总量达283个 支撑载人飞行、医疗急救等场景 龙华樟坑径直升机场2026年投用 深汕通用机场同步推进 [8] - 新建159个物流专用起降点 总量205个 融入"7+30+N"物流枢纽体系 社区配送新增339个起降点 覆盖医院、商圈等 配置340个城市治理无人机起降点 [9] - 技术底座包括2026年建成的SILAS系统 5G/5G-A通感一体网络 百米级气象监测 2025年底投用三维风洞设施支撑eVTOL适航认证 [9] 发展挑战与突破路径 - 空域资源改革:2026年无人机适飞空域占比超75% 建立低空空域管理协同机制 [11] - 资金渠道:政府引导基础设施投资 探索专项债、REITs、产业基金等工具 [11][12] - 法规标准:研究制定无人机起降设施管理办法 设立检验检测机构 推动地方标准升级为国家标准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