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体技术发展趋势 - 人工智能技术纵深发展,智能体成为推动产业智能化变革的核心引擎,有望推进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1] - 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发布"智能体十大关键词",涵盖通用智能体、专用智能体、端侧智能体等方向,反映技术研究热点与产业关注重点 [1] 通用智能体 - 具备跨领域知识和通用能力,是迈向通用人工智能的重要路径,依赖大模型能力提升及多技术融合创新 [2] - 未来将驱动人机协同从"被动响应"迈向"主动创造",成为智能经济时代的"数字员工" [2] 专用智能体 - 聚焦特定行业或场景,通过模型精调、知识注入等方式强化专业适配能力,深度服务金融、教育、工业等垂直领域 [3] - 未来将沿垂直场景深化、产品形态完善等方向加速发展 [3] 端侧智能体 - 运行于移动设备、IoT设备等端侧,具备本地推理、隐私保护与实时响应优势,实现离线感知与快速反馈 [4] - 未来将强化安全隐私、提升计算效能,成为"万物智联"时代的重要入口 [4] 企业级智能体 - 集成大模型、RPA等技术,打通企业信息系统,自主完成复杂业务流程,提升运营效率与管理水平 [5] - 未来将在跨系统协同、流程再造等方面深化,构建"人机协同+自动运行"的新型运营模式 [5] 智能体平台 - 提供智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集成模型调用、低代码开发等功能,降低研发门槛,加速应用落地 [6] - 未来将成为智能体产业链中枢,支撑大规模生态构建 [6] 智能体通信协议 - 统一通信语义与接口规范,实现不同厂商智能体无障碍协作,推动生态开放与跨域融合 [7] - 未来功能将日益丰富,安全性持续提高,成为智能体外界的"交互桥梁" [7] 多智能体协同 - 通过协作、博弈等方式突破单智能体瓶颈,实现"1+1>2"的集体智能效果,展现广阔应用潜力 [8] - 未来协同算法发展将催生"群体智能"新范式 [8] 智能体价值评估 - 需衡量应用、经济及社会价值,涵盖功能、性能、用户满意度等多维度,支撑决策与优化部署 [9] - 未来将构建多维评估模型,推动ROI分析与全生命周期价值跟踪 [9] 智能体可信 - 关注专业性、可控性、安全性,强调"对齐人类价值观",防止"黑箱风险"与"价值偏差" [10] - 未来将加强高质量数据供给、安全评估框架构建,提升透明性与可控性 [10] 智能体基准测试 - 通过标准化测试任务与指标,科学度量智能体理解、决策、执行等能力 [11] - 未来将构建贴近真实场景的高质量测试体系,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11] 产业推进计划 - 中国信通院将联合产业方开展通信协议研究,建设测试床,推进标准研制与评估测试,加速技术创新与应用实践 [11]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5智能体十大关键词”
机器人圈·2025-08-05 1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