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发展历程 - 创始人赵小普2013年首次创业推出线上白酒品牌"燃点",但4年后失败告终 [4][5] - 2018年二次创业成立光良酒,放弃线上专注线下渠道,累计进入100万终端覆盖600多个县城 [6][7] - 成立5年累计销售4亿瓶,2024年在行业结构性困境下仍保持30%销售额增长 [7] - 获得高瓴、XVC、贝塔斯曼等机构投资,疫情期间逆势投入营销快速建立品牌认知 [58][61][62] 产品策略 - 首创"数据瓶"设计,用19/29/39/59系列数字直接标注三年基酒含量占比 [9] - 价格定位25-75元区间,主打百元内光瓶酒市场,毛利控制在30%以下 [10][88][89] - 产品设计理念强调"睿智消费",通过成分透明化建立差异化认知 [9][22] - 坚持不频繁改包装,认为白酒用户忠诚度依赖"安全感"而非创新 [84][85] 渠道策略 - 80%业务依赖经销商网络,通过股权激励绑定核心经销商资源 [27][33][47] - 采用"农村包围城市"路径,重点突破县域市场,安徽成为标杆区域 [28][53][73] - 上海通过闵行等郊区切入,1万个终端中城区仅占10% [73][80] - 与盒马合作开发联名款,年销数千万并保持平台浓香光瓶销冠 [74][75] 营销打法 - 2020年销售额不足5000万时豪掷2000万参加糖酒会,与五粮液等头部品牌同规格布展 [62][63] - 影视植入聚焦《大奉打更人》等男频剧和《男生女生向前冲》地面节目 [66][71] - 赞助策略强调场景占位,目标成为酒类影视植入第三品牌 [69] - 疫情期间逆周期投入品牌建设,2-3年完成行业10年认知积累 [61][64] 行业洞察 - 光瓶酒市场规模从百亿扩张至千亿,消费降级推动20-100元价格带增长 [10][91][92] - 白酒线上渠道仅适合高端酒,大众消费依赖即时性线下场景 [18][19] - 经销商网络需要长期经营,识别有效合作伙伴需1-3年周期 [36][37] - 区域酒企在下沉市场具备产品/团队/关系三重壁垒,是新品牌最大威胁 [95] 管理理念 - 核心团队7年零流失,通过股权分配和金钱观沟通保持目标一致 [102][107][108] - 坚持专业分工,生产/资金/销售等环节由独立团队运作 [101] - 拒绝空降高管,从经销商体系学习经验而非依赖外部人才 [103][104] - 接受人性弱点,通过岗位轮换等方式保持团队活力 [108]
光良酒赵小普:5年卖了4亿瓶白酒,我只是没有陷入聪明人的误区|厚雪专访
36氪未来消费·2025-08-06 1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