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行业反内卷政策与市场反应 核心观点 - 光伏行业因产能过剩和低价竞争成为"反内卷"政策核心整治对象,政策推动下产业链价格回升,市场预期改善 [2][3] - 行业曾多次尝试自律控产但均未成功,2024年10月设定0.68元/瓦组件价格红线后短暂有效,但12月中国电建51GW集采项目中标价击穿红线至0.625-0.631元/W,导致价格战重启 [8][9] - 2024年末二次自救通过控产将多晶硅月度产量压降至10万吨以下,开工率30%,但中下游库存仍高达25万吨,价格于2025年4月再次下跌 [10][13][14] 市场资金动向 - 机构普遍减持光伏股,高瓴将隆基绿能持股从5%降至5%以下以规避公告限制 [15] - 逆向投资者如汇丰晋信陆彬2024年Q4重仓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等,二季度末光伏股占其前十大重仓50%,持仓比例最高达9.62%(通威股份) [16][17] 政策对比与行业差异 - 市场将"反内卷"对标2015年供给侧改革,但光伏等下游行业对需求敏感度高于钢铁/煤炭等上游国企主导行业,政策落地难度更大 [20][24] - 供给侧改革成功依赖需求端棚改货币化、基建投资等刺激,而当前反内卷政策仍聚焦供给端,需求仅托底且无实质政策 [25][26] 需求端困境 - 2021年光伏平价上网后需求增速不及预期,2025年前5月国内新增装机近200GW但价格无起色,抢装潮后需求走弱风险显著 [30][31] - 多晶硅期货价格涨至5.5万元/吨可能压制电站收益率,进一步抑制需求 [34] 行业历史规律 - 光伏板块机会通常由政策利好与需求爆发共同驱动,如2017年国内及2018-2019年海外需求爆发 [29]
光伏的好日子还得等一等
远川投资评论·2025-08-06 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