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核心观点 -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指导意见》,提出25条具体司法举措,旨在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法治保障 [1][3] - 《指导意见》从总体要求、依法平等对待、引导守法规范经营、严格公正司法、健全公正司法体制机制等五个方面系统部署,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 [1][4] - 核心目标是依法平等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合法权益,以规则之治激发市场活力,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5][10] 依法平等保护与增强信心 - 严格落实"非禁即入"政策,落实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依法遏制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行为 [12] - 依法支持民营经济组织依托供应链产业链拓展新的融资担保方式,确认非典型担保的法律效力,助力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难题 [15] - 全面落实快立、快保、快审、快执"绿色通道"工作要求,强化对拖欠主体的强制执行,促进解决拖欠民营经济组织账款问题 [16] - 加大创新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升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等科技创新成果司法保护水平,依法审理涉人工智能纠纷案件 [17] 引导规范经营与夯实基础 - 依法惩治民营经济组织内部腐败等犯罪行为,适时发布指导性案例,引领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18] - 推动完善内部治理,依法追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滥用支配地位行为的法律责任,维护现代企业产权结构 [19] - 引导诚信守法经营,依法打击逃废债务等违法失信行为,严惩破坏生态环境行为,推动发展方式转型升级 [20] -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权益保护问题研究,引导企业规范用工 [20] 严格公正司法与稳定预期 - 加强产权司法保护,依法严厉惩处敲诈勒索、强迫交易、聚众扰乱企业生产经营秩序等犯罪 [23] - 规范处置涉案财产,严格区分违法所得与合法财产,确保企业合法经营不受影响 [23] - 依法再审纠正涉企冤错案件,健全甄别纠正工作机制,加大上级法院提审和直接审理力度 [24] - 依法保护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人格权益,严惩网暴伤企违法行为,及时制止恶意诋毁名誉等行为 [24] 健全司法体制机制与提升效能 - 完善多元解纷机制,推动完善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多元化解机制,切实降低民营经济组织解纷脱困成本 [25] - 规范适用保全措施,严禁超权限、超范围、超数额、超时限查封扣押冻结财产,尽量采用"活封活扣"方式 [26] - 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机制,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建立失信等级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畅通信用修复渠道 [27] - 提升涉外审判效能,健全跨境诉讼便利机制,完善国际条约和惯例准确适用机制,帮助民营经济组织维护海外合法权益 [28]
涉民营经济,最高法发布“25条”!
券商中国·2025-08-08 1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