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景区旅拍,越来越没有边界感了
虎嗅APP·2025-08-08 17:43

行业现象 - 全国景区旅拍商业化现象严重,凤凰古城、桂林漓江等标志性景点几乎变成旅拍基地,民族服装、戏剧服装拍摄占据公共空间[5][6] - 武汉樱花季每棵树下有5-6组摄影师团队,西安大雁塔、南京秦淮河等景区同样存在旅拍占用公共空间现象[7] - 摄影师为追求画面效果常驱赶普通游客,苏州同里古镇、扬州景区出现抢占拍摄点位现象[9][10] 市场数据 - 全国现存旅拍相关企业达6341家,其中45%成立1-3年,行业新进入者占比高[17][19] - 2023年新增旅拍店2119家同比增长268%,2024年注册量升至2593家,2025年仅半年新增1055家,增速堪比新茶饮、预制菜行业[20][21][22] - 行业竞争激烈导致价格战,大理古城出现商家因抢客斗殴事件,凤凰古城商家以低价、赠服务等方式恶性竞争[24][25] 商业模式 - 旅拍行业投入门槛低,三人团队(摄影师+造型师+助理)即可开展业务,单小时收费200-300元,利润率接近线下婚纱摄影[14][16] - 从业者多采取景区"打擦边球"策略,规避官方报备流程,利用管理盲区开展业务[26] - 部分从业者缺乏专业背景,仅凭滤镜App和审美自信进入市场,导致服务质量参差不齐[19] 文化影响 - 旅拍导致文化符号错置现象,游客穿着与当地文化不符的服饰拍摄(如云南穿苗族服饰、西双版纳戴藏族帽子),形成文化幻象[28][29] - 旅行观趋向"打卡式",游客更关注出片效果而非文化体验,景区沦为"一次性拍照工厂"[31][32] 管理措施 - 北京部分公园和历史景区已明确禁止商业拍摄,限制专业设备使用[34][35] - 苏州同里古镇2024年4月起禁止园内商业拍摄并增加巡查人员[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