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理想VLA含金量分析与关键迭代方向预测
理想TOP2·2025-08-09 14:18

理想VLA的核心价值 - 理想VLA属于DeepSeek MoE级别的创新,虽非MLA级别的首创理念,但首次完整落地至汽车领域并取得显著成果,架构设计与执行高度原创 [2] - 公司在AI软件与硬件结合方面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克服了硬件迭代慢、AI软件与传统编程差异大的挑战 [3] - 创始人李想(44岁,高投票权)是VLA推进的核心灵魂人物,其资源调配、关键决策能力(如押注强化学习路线)对技术方向起决定性作用 [4][5] - 强化学习为核心的VLA架构长期将显著优于模仿学习主导的端到端路线,具备针对性解决bad case和持续迭代的优势 [6][9] 理想VLA的技术架构与迭代方向 - 技术内核为强化学习主导,通过仿真环境试错学习最优策略,区别于监督学习的标记数据依赖和端到端的单纯模仿 [9][10] - 当前车端部署4B参数模型(较小规模),未来需提升本地推理能力以支持更大参数量模型,同时确保时延达标 [12] - 关键迭代路径:1)优化仿真数据效率(低成本、高质量、快速生成);2)挖掘现有芯片算力潜力或升级硬件;3)强化学习驱动的能力跃升 [8][12] - 长期若未实现L4,可能转向在线学习等新架构,允许模型权重动态更新,但需解决超级对齐等安全问题 [13] 行业技术对比与创新点 - 端到端方案依赖模仿学习,拟人性提升但缺乏思考能力,bad case改进效率低(类似炼丹);理想VLA通过强化学习实现针对性优化 [9][10] - 仿真数据替代真实数据成为核心训练资源,解决强化学习对交互场景的高需求(如AlphaGo无人类棋谱训练案例) [10][11] - 公司展示的工程能力包括:仿真系统优化(如无保护左转的自我博弈训练)、芯片算力压榨、跨领域技术整合(如扩散模型生成轨迹) [12][2] 创始人角色与资源分配 - 李想直接参与AI学习与决策,确保资源高效投向VLA而非端到端,并推动双Orin平台兼容前沿模型(2022年车型支持2025年技术) [4] - 创始人深度介入避免团队陷入无效争论,保障技术路线执行力(对比技术灵魂人物离职导致资源中断的案例)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