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笔存取超5万或无需再登记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0 12:39
金融机构反洗钱监管规则调整 - 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客户尽职调查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取消个人单笔5万元以上现金存取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的要求 [1][3][4] - 现金汇款、实物贵金属买卖等一次性交易金额超过5万元仍需开展尽职调查,并登记客户身份基本信息 [5] 监管规则调整方向 - 低风险情形简化调查:允许金融机构对风险等级较低的客户或业务关系采取简化尽职调查措施,优化客户体验并降低合规成本 [7] - 高风险情形强化调查:对高风险客户、业务关系或交易采取更严格的尽职调查措施 [7] 反洗钱法修订背景 - 新规旨在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维护国家安全与金融秩序,遵循"风险为本"原则 [7] - 反洗钱法修订注重保护单位和个人正常的金融活动与隐私信息,确保反洗钱措施与洗钱风险相适应 [8] 5万元登记历史争议 - 2022年三部门曾规定个人存取5万元以上现金需登记资金来源或用途,引发社会广泛争议 [9] - 当时统计显示超过5万元的现金存取业务仅占全部现金存取业务的2%,对多数客户影响有限 [9] - 该规定原定2022年3月实施,后因"技术原因"暂缓 [9] 监管聚焦高风险领域 - 本次《征求意见稿》显著提升"高风险"关键词频次(达6次),新增多条针对性强化措施条款 [11] - 高危场景禁止简化调查,紧盯特定敏感人群(如国际组织高级管理人员),严控高风险地域关联交易 [11] - 业界预期新规将在FATF第五轮互评估前正式落地,推动反洗钱监管向精细化管理迈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