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变动对新能源行业的影响 - 国家能源局2025年1月发布政策明确"430"和"531"为工商业分布式光伏消纳保障及市场准入截止时点,直接导致上半年新能源装机规模剧烈波动 [2] - 光伏装机同比增速从1-2月的7.5%暴增至5月的388%,6月骤降至-38.4%;风电增速从1-3月负增长跃升至4-5月的299%-800.2%,6月回落至-15.9% [2] - 2025年6月国内新型储能新增装机规模2.33GW/5.63GWh,同比下滑65%/66%,环比下降71%/72% [2] 储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歧 - 悲观观点认为强制配储取消后需求将极度萎缩,对明后年市场持悲观态度 [2] - 乐观观点认为新能源渗透率提升将催生指数级灵活性需求,2025年将成为行业价值重构元年,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 [2] - 第三方机构指出现货市场下独立储能和自发配储经济性已跑通,发展空间广阔 [3] 独立储能发展现状 - 河北近期公示6.4GW/20.9GWh独立储能项目,地方国资和民营企业占比超90%,取代央企成为投资主力 [4][5] - 全国六省市已发布188个储能项目,总规模29.63GW/103.26GWh,投资主体转向地方省投、交投等机构 [8] - 内蒙古上半年储能招标达13.8GWh,全国第二,受益于0.7元/kWh峰谷价差和0.35元/kWh放电补偿政策 [9] 独立储能商业模式 - 河北模式采用"容量电价+峰谷套利",容量电价100元/kW/年,年均等效充放电330次 [10] - 内蒙古模式采用"放电补偿+现货套利",资本金IRR达14.8%,受益于350次高利用率和0.5元/kWh平均价差 [9][10] - 地方投资主体资金成本低于3%,对收益率要求降低,推动项目投资积极性 [11] 自发配储经济性分析 - 山西现货市场日前均价从2024年0.301元/kWh降至2025年0.271元/kWh,价差区间从0.113元扩大至0.199元 [12] - 光伏电站不配储时资本金IRR仅2.1%,配储400MWh后IRR提升至11.3%,投资回收期缩短至10.5年 [13][15] - 广东5MW/10MWh储能电站IRR从2023年13.17%提升至2024年27.31%,充放价差优化是主因 [16][17] 市场前景预测 - 中信建投预计明后年国内储能市场规模将达160GWh和210GWh,恢复高速增长 [18] - 新能源市场化深化将加速自发配储需求,通过电量时移可显著提升项目收益率 [12][13]
穿透强制配储终结风暴,看价值重构下的储能江湖|独家
24潮·2025-08-11 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