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证监会明确表态将继续严把发行上市入口关,做好逆周期调节,不会出现IPO大规模扩容的情况 [4] - 2025年IPO实际数据表明受理、上会及上市企业数量均处于底部区间,与市场担忧的"扩容"相反 [4][5] - 科创板"1+6"政策重启未盈利企业上市,但精准聚焦人工智能、商业航天等前沿科技领域,监管配套完善 [5] - 逆周期调节通过现场检查、行业限制等市场化手段实现,与注册制改革相辅相成 [6][7] IPO数据表现 - 辅导备案企业:2025年截至8月7日新增243家(6-7月合计112家),低于2021年724家、2022年587家等历史水平 [4] - 上会及过会率:2025年仅有43家企业进入发审会,过会率95.35%,上会数量同比下降超30% [5] - 上市数量及募资规模:2025年初至今新增IPO上市62家,募资634亿元,同比下滑40%,远低于2021年524家的峰值 [5] 政策与监管动向 - 科创板政策调整:重启未盈利企业适用第五套标准,但限定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科技领域,强化资本精准支持 [5] - 逆周期调节措施: - 维持25%的IPO现场检查比例,严控"带病申报" [6] - 对产能过剩领域实施"红灯暂停",限制落后产能企业融资 [6] - 市场化调节工具:通过窗口指导、批文下发速度调节、再融资规则优化等实现动态平衡 [7] 市场影响与投资者关注点 - 市场承载力为核心:IPO节奏需综合破发率、成交额等指标,避免"竭泽而渔",理想状态下融资额应与A股净利润增长量匹配 [7] - 结构性机会:生物科技、半导体等领域的优质新股可能带来投资机会,但IPO放缓不等同于牛市信号 [8] - 投资者跟踪指标:建议关注每月IPO受理、过会及批文数量变化,而非单纯总量 [8]
“IPO不会大规模扩容”这颗定心丸如何吃
IPO日报·2025-08-11 1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