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 百果园董事长余惠勇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教育消费者成熟,引发网络热议和消费者反弹[4] - 公司从品质标杆转变为质量问题频发,消费者对高价低质现象强烈不满[7][8][9] - 2024年公司出现营收利润双降,亏损3.91亿元,关店966家,市值蒸发71.5%[26][29][30][36] 公司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12] - 定位中产家庭,承诺"不好吃退款",通过精细分级定价获得市场认可[12] - 2023年上市首日市值达94.74亿港元,2024年底降至26.94亿港元[36] 产品质量问题 - 2024年315期间被曝光武汉门店将腐烂水果制作果切,隔夜水果贴"新鲜"标签售卖[13] - 2022年被曝售卖隔夜果切和即将变质水果,涉事门店停业整顿[15] - 消费者投诉包括发霉荔枝(50多元/盒)、变质橘子、果切中含塑料碎片等[16][17][20] 财务与运营数据 - 2024年收入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亏损3.91亿元[30] - 门店总数从6093家减少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32]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4] - 2019-2023年营收分别为89.76亿/88.54亿/102.89亿/113.12亿/113.91亿元[28] 战略与市场反应 - 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27] - 每月推出1-2款高性价比产品,实际行为与"不迎合"言论形成反差[28] - 股东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36] - 面临社区团购、连锁生鲜店和超市的激烈竞争[36]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商业洞察·2025-08-11 1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