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APP赶紧卸载,有人损失近10万元
21世纪经济报道·2025-08-11 18:48
诈骗手法分析 - 伪造航空公司身份诱导受害者下载"云协通"App 通过虚假理赔流程实施诈骗[1] - 二次诱导下载"闪议通"App绑定银行卡 通过短暂显示的支付页面完成99000元盗刷[3] - 利用"办公会议"功能远程操控手机 在受害者未察觉情况下完成资金转移[3][5] 涉诈App特征 - 假冒官方名义开发木马软件 包括"抖音会议""银联会议""中银会议"等具有屏幕共享功能的App[10] - 伪造知名平台应用 如"腾讯支付"(版本1.0 md5:0097b9a9be55)和"美团"(md5:bc0e3cdd3a14)等45款涉诈App[11][12] - 通过非官方渠道传播 诱导用户开启远程控制权限窃取银行卡密码及验证码[10][12] 典型案例 - 何女士案件:分两笔盗刷 首笔38000元通过小额汇款渠道转出 次笔99000元通过虚假App操作[5][6] - 李先生案件:在云南昭通被相同手法诈骗 损失金额达45000元[6] - 资金流向特征:使用"BES-小额"汇路 到账时间显示"上去时" 手续费为0元[6] 行业防范建议 - 金融机构需加强异常交易监测 特别关注"凭证种类20072-个人转账汇款"且加急标志为0的交易[6] - 应用商店应建立更严格的App审核机制 对"智天银行"(版本2.4.4)等仿冒金融类App进行下架处理[11] - 支付平台需优化验证码保护机制 防止通过"屏幕共享"功能泄露敏感信息[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