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月薪两万吃不起」的百果园,去年关店近千家
36氪·2025-08-11 21:35

公司战略与消费者争议 - 公司董事长公开表示"不会迎合消费者",强调通过教育消费者成熟来维持品牌定位,引发社交媒体热议[5] - 消费者核心诉求为"合理价格对应品质",反对以教育为名掩盖高价低质问题[10] - 公司2024年财报24次提及"性价比",战略从"好吃"转向"高品质与高性价比",实际推出低价促销活动[30][31] 品牌发展历程 - 2001年以400元起家,2002年首家门店单日销售额达1.8万元,单月突破40万元,定位中产家庭消费升级需求[13] - 早期通过"不好吃退款"承诺和水果精细分级定价建立品质信任[14] - 曾提出十年千亿营收、超万家门店计划,但2024年出现战略收缩[35] 产品质量危机 - 2024年315曝光门店将腐烂水果切块高价销售、虚假标注新鲜度、随意提升车厘子等级等乱象[15] - 2022年已有门店因售卖隔夜果切和变质水果被停业整顿[18] - 消费者投诉案例包括50元发霉荔枝、变质橘子、果切含塑料碎片等质量问题[20][22][24][26] 财务与运营恶化 - 2024年营收102.73亿元同比下降9.8%,净亏损3.91亿元,为上市后首次双降[34] - 门店总数净减少966家至5127家,日均关店2.6家,加盟店占比99.8%[36][37] - 付费会员减少31.7万人至85.4万人,降幅27.1%[38] 资本市场表现 - 港股上市首日市值94.74亿港元,2024年跌至26.94亿港元,跌幅71.5%[41] - 主要股东及高管2024年起频繁减持,常务副总裁持股比例从7.43%降至4.05%[40] 行业竞争环境 - 社区团购"次日达"、本地连锁生鲜"产地直采"等模式冲击传统水果零售[41] - 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提升,品质与性价比成为核心竞争要素[42]